虞集
虞集
虞集 ,元代文学家。字伯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的编写工作。虞集与杨载﹑范﹑揭傒斯先后齐名﹐人称“虞﹑杨﹑范﹑揭”。虞集诗歌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有些诗歌还写及了民生疾苦;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虞集的散文多数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虞集还有一些散文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人情物理的深刻体会。  

概要

虞集全集虞集全集
 
虞集(一二七二— — 一三四八),字伯生,号道园。别署青城山樵,人称邵庵先生。 祖籍蜀郡仁寿  (今属四川省),宋亡,其父虞汲移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省),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大德初, 以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朝为集贤修撰。泰定初为秘书少监,从泰定帝去上都,用蒙汉语讲解经书,升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累迁奎章阁侍书学士,受命编纂《经世大典》,进侍讲学士。卒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封仁寿郡公,谥文靖。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等。 

虞集是元代文坛的大家,宋濂在《柳待制文集》 序言中说:“天历以来,海内之所宗者,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硕、乌伤黄公晋卿及公(柳贯)四人而已。识者以为名言”。《元史》卷一八一《柳贯传》更称柳贯、黄溍、虞集、揭傒斯“人号为儒林四杰”。虞集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元·陶宗仪尝言 :“国朝之诗,称虞、 赵(孟頫)、杨(载)、范(木亨)、揭(傒斯)焉”。顾嗣立《寒厅诗话》云:“延祐、天历之间,风气日开,赫然鸣其治平者,有虞、杨、范、揭,又称范、虞、赵、杨、揭,一以唐为宗,而趋于雅,推一代之极盛,时又称虞、揭、 马(祖常)、宋(本聚)。”一般说元诗四大家皆指虞、杨、范、揭四人。清·宋荦《漫堂说诗》云 :“元初袭金源派,以好问为大宗,其后则称虞、杨、范、揭”。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虞、杨、 范、 揭四家诗品相敌。中又以‘汉廷老吏’(伯生自评其诗语)为最。” 
      
虞集不仅在诗文方面造诣高深,还善精鉴书画,工书法。所作散曲,今仅存〔折桂令〕一首,前人颇为称颂。元·陶宗仪《辍耕录》谓“虽一时娱戏,亦过人远矣”。吴梅《顾曲麈谈》云:“先生(虞集)文章道义,照耀千古,出其余绪,尤能工妙如此,询乎天才,不可多得也,此种‘短柱’句法,自元迄今,和之者绝少,唯明徐天池《四声猿》中,曾一仿之,后不一见也”。王季烈《螾庐曲谈》评价说 :“虞学士集之〔折桂令〕咏蜀汉事云云,通篇用‘短柱格 ’,语妙天成。” 


生平

虞集虞集
 
元代文学家。字伯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的编写工作。因虞集曾草诏说顺帝非明宗子﹐所以顺帝即位后﹐他就谢病回乡。 

评价

虞集 刘垓神道碑铭虞集 刘垓神道碑铭
 
虞集与杨载﹑范﹑揭傒斯先后齐名﹐人称“虞﹑杨﹑范﹑揭”。虞集说:“仲宏(杨载)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范诗如唐临晋帖﹐曼硕(揭傒斯)诗如美女簪花(一作“三日新妇”)﹐而他自己的诗如“汉廷老吏。”据说揭傒斯听到这种评论﹐颇不高兴﹐因为揭的诗写得是相当典重的。




诗作


虞集 题画诗虞集 题画诗
 
虞集诗歌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他在《挽文丞相》一诗中﹐对宁死不屈的南宋忠臣文天祥充满了哀悼﹐以至有人这样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文字亦流畅宛转。另有《从兄德观父与集同出荥州府君﹐宋亡隐居不仕而殁﹐集来吴门省墓﹐从外亲临邛韩氏得兄遗迹有说:“我因国破家何在﹐居为唇亡齿亦寒”﹐不知为谁作也﹖抚诵不觉流涕﹐因足成一章﹐并发其幽潜之意云》一诗﹐也流露同样思想感情。在《赵千里小景》诗中﹐他说“残云野水三百年”﹐也有凭吊宋亡的意思。虞集生二岁而宋亡﹐但由于元代民族关系紧张﹐以至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识。 

虞集有些诗歌还写及了民生疾苦﹐如《次韵陈溪山履》﹑《杞菊轩》等。此外﹐他对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仇杀政策﹐颇表不满。他更多的诗是赠答应酬﹑内容空泛的作品。虞集生长在社会和平安定时期﹐他的诗词一般都写得清和淡远。一派承平气象﹐如《无题》诗表现一种朦胧的境界﹐《闻机杼》则呈现雅淡的画面﹐《腊日偶题》﹑《听雨》﹑《宫词》等给人一种安祥幽静印象。虞集的诗风格严峻﹐声律圆熟。 
虞集 文集虞集 文集
 
 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景物描写亦平平无特色﹐惟〔风入松〕“画堂红袖倚清酣”引人注目﹐其中有句说:“杏花春雨在江南”﹐勾画江南景物﹐令人神往。杏花春雨本用陆游诗意而加以翻新。据说和他同时的诗人陈旅﹑张起岩都很欣赏这首词﹐而当时机坊还把它织在罗贴上﹐作为艺术品供人赏玩。 

虞集的散文多数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当时宗庙朝廷的典册﹐公侯大夫的碑铭﹐多由他撰写。但也有一些书信传记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情。如《陈照小传》写宋代进士陈照守常州以身殉城的事迹﹐褒扬其忠义。又如《答刘桂隐书》对刘氏不出仕﹐十分称赏﹐赞扬刘“霜降冰涸而松柏后雕﹐沙砾汰除而黄金独耀”。这里对忠于赵宋王朝的人物的歌颂和他在诗歌中流露的民族意识是相通的。 

虞集还有一些散文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人情物理的深刻体会。《海樵说》着重阐明“大烹以养贤﹐推之使天下皆得其养”的道理﹐《医说赐易晋》强调医生应有仁爱的心肠﹐等等。着有《道园学古录》50卷。

金元两代的词作者

词是古代一种文体,但是只兴盛于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宋之后的金元两朝代,都有哪些词作呢。本任务就来细说金元两代的词作者。 

刘秉忠
倪瓒
袁华
刘著
柯九思
乔吉
金章宗
完颜亮
吴澄
许衡
耶律楚材
元好问
党怀英
赵孟頫
高永
王惟一
王旭
贯云石
吴激
吴镇
鲜于枢
欧阳玄
陈孚
丘处机
萨都剌
张可久
张养浩
白朴
康进之
段克己
蒲道源
韩奕
冯子振
任询
李纯甫
邵亨贞
石岩
李俊明
李孝光
王处一
王寂
王庭筠
李晏
廉希宪
无名氏
刘昂
高氏
刘处玄
刘因
辛愿
徐再思
刘迎
许谦
薛昂夫
杨果
姚燧
刘仲尹
叶森
于立
虞集
蔡珪
陆行直
袁易
陆文圭
张逊
马钰
张野
张雨
张玉娘
张之翰
张翥
赵可
孟宗献
周巽
朱思本
管道升
王伯成
洪希文
王沂
王予可
卫德辰
魏初
胡祗遹
华幼武
吴瓘
陆仁
吴景奎
冀国公主
冯延登
冯子翼
胥鼎
明本
李道纯
安熙
许有孚
李时
钱霖
杨立斋
杨载
李庭
李献能
耶律履
耶律铸
叶衡
陈栎
尹志平
高宪
俞和
俞俊
陈思济
元德明
沈禧
凌云翰
袁士元
苏大年
张口
孙不二
谭处端
汤弥昌
唐桂芳
陈文海
白华
汪斌
蔡松年
赵汸
赵秉文
王逢
郝大通
郑禧
郑子聃
周权
王玠
王礼
何景福
刘元
宋褧
范真人
长筌子
吕济民
宇文虚中
白贲
白云山翁
偰玉立
高士谈
萧斞
谢应芳
张伯淳
梁寅
完颜璹
曹伯启
许古
姜彧
金炯
曹方父
张中孚
许有壬
曹光辅
邓千江
李德基
山主
赵庸
王渥
段成己
李齐贤
曹居一
王志谨
舒逊
宋德方
赵元
折元礼
刘铁冠
陈益之
周景
马需庵
洪翼
李天翼
苗善时
侯善渊
无存
牧常晁
胡炳文
牛真人
吴氏女
吴真人
欧阳先生
兀颜思忠
顾阿瑛
仆散汝弼
萧烈
傅按察
李真人
谢醉庵
钱应庚
邢具瞻
邢叔亨
潜真子
徐逊
皇甫真人
梁曾
梁梅
黄澄
三于真人
林辕
许桢
玄悟玉
善住
燕公楠
姬翼
杨弘道
沈景高
高道宽
杨真人
施可道
杜仁傑
史药房
舒頔
觉达
束从周
殷恕
刘敏忠
刘诜
宋远
陈参政
刘燕哥
虞荐发
孙景文
郯韶
景覃
原妙
郝贞
袁介
何继高
滕宾
岳瑜
云阳子
詹仲举
同恕
完颜从郁
张楫
刘云震
刘则梅
刘志渊
刘忠之
梵琦
王丹桂
何可视
王国器
王浍
章凯
王吉昌
陆承孙
王磵
赵摅
李节
赵若秀
陆留
赵由俊
王瞒
王容溪
郑黻
王特起
何守谦
纸舟先生
智久
仲璋
冯尊师
陆祖允
罗庆
周玉晨
王铉
竹月道人
李仁山
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