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李纲
李纲(1083~1140)中国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福建邵武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官。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谪。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军直逼宋都开封。李纲建议宋徽宗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赵桓(宋钦宗)即位后,李纲负责开封的防御。他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金军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撤兵。之后李纲即被驱赶出朝。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谪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北宋亡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李纲赶到南京,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  



 

个人简介 

李纲李纲
姓名:李纲

生卒年:1083~1140

籍贯:福建邵武

字号:字伯纪

溢号:忠定

个人简略经历: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靖康元年(1126)﹐金兵初围开封时﹐他力阻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不久遭到排斥。高宗即位﹐用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他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在职70余天﹐即被罢免。后历任湖广宣抚使等职﹐多次上疏陈说抗大计﹐都未被采用。卒赠少师,谥忠定。

详细事迹

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

李纲李纲墓

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的建议。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他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为利用李纲的声望,起用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其时,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任宰相仅七十五天,就被驱逐出朝,不久贬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继又流放到海南岛的万安军(今广东儋县东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获自由。

建炎四年,李纲回到邵武居住。此后,于绍兴二年(1132)二月至绍兴三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抚使),又于绍兴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他虽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关心国事,一再上疏陈述政见,继续反对屈辱投降,支持岳飞抗金斗争。绍兴十年正月卒。

政治思想

李纲的表章奏札和政治军事论着《中兴至言》、《遇论》等﹐议论剀切﹐朱熹称为“正大明白﹐而纤微曲折﹐究极事情﹐绝去雕饰﹐而变化开阖﹑卓荦奇伟”(《梁溪先生文集序》)。他喜为诗﹐多记述行踪游迹之作﹐其中《五哀诗》缅怀屈原﹑贾谊﹑杜甫的“忠义”风烈﹐寄寓爱国情怀﹔《建炎行》追叙为相期间“出处去就大概”﹔《病牛》中“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等句﹐表达了宏大的抱负。他也能词﹐词风豪放﹐咏史诸作如〔水龙吟〕“光武战昆阳”﹑〔喜迁莺〕“晋师胜淝上”等﹐有讽谕意义。 

著有《梁溪集》180卷﹐附录6卷﹐有清刊本。另有《靖康传信录》3卷﹐《建炎进退志》4卷﹐《建炎时政记》 3卷﹐均收入《李忠定公别集》﹐有邵武《徐氏丛书》初刻本,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经典词集

李纲福建福州鼓山石门李纲题刻
李纲是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代表作为《六幺令》、《水调歌头》([一]、[三]、[六])、《水龙吟》(三)、《永遇乐》、《江城子》([二]、[七])、《念奴娇》([一]、[三])、《雨霖铃》、《喜迁莺》(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烟水云歌月以及玉树疏钟古寺高楼等背景映衬词人“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之感古伤今之情怀和“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之坚韧不拔之操守,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念奴娇(汉武巡朔方)

茂陵仙客,算真是、天与雄才宏略。猎取天骄驰卫霍,如使鹰鹯驱雀。F7E9战皋兰,犁庭龙碛,饮至行勋爵。中华疆盛,坐令夷狄衰弱。

追想当日巡行,勒兵十万骑,横临边朔。亲总貔貅谈笑看,黠虏心惊胆落。寄语单于,两君相见,何苦逃沙漠。英风如在,卓然千古高著。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水龙吟(太宗临渭上)

古来夷狄难驯,射飞择肉天骄子。唐家建国,北边雄盛,无如颉利。万马崩腾,早旗毡帐,远临清渭。向郊原驰突,凭陵仓卒,知战守、难为计。

须信君王神武。觇虏营、只从七骑。长弓大箭,据鞍诘问,单于非义。戈甲鲜明,旌麾光彩,六军随至。怅敌情震骇,鱼循鼠伏,请坚盟誓。

雨霖铃(明皇幸西蜀)

蛾眉修绿。正君王恩宠,曼舞丝竹。华清赐浴瑶甃,五家会处,花盈山谷。百里遗簪堕珥,尽宝钿珠玉。听突骑、鼙鼓声喧,寂寞霓裳羽衣曲。

金舆远幸匆匆速。奈六军不发人争目。明眸皓齿难恋,肠断处、绣囊犹馥。剑阁峥嵘,何况铃声,带雨相续。谩留与、千古伤神,尽入生绡幅。

墓碑

李纲李纲墓
宋代雕刻。在今福建闽侯。是李纲墓前石雕群像。李纲(1083-1140),福建邵武人,曾任宰相,力主抗金。墓正面有石碑坊,上书“古社稷臣”,墓前有石望柱,顶饰莲花,另有羊、虎、用端、石马、文臣、武将。保存完整。文臣头戴高冠,身著朝服,双手持笏,严肃而恭敬,雕塑感强;武将顶戴头盔,身披铠甲,双手拄剑,威武而虔诚。石兽严肃而有情感。是重要的宋代陵墓雕刻。

李纲轶事

李纲与揩泪碑

据清 《宁化县志》 载:南宋抗金名将李纲,曾经数次路过宁化。传说头一次是从邵武老家赴京时路过宁化的,在宁化县城西的草苍庙住一宿。该庙祀草苍尊王神像。草苍尊王为长孙将军名山,昔闽王(审知)骁将,因护刍挽来宁而殁,邑人立庙祀之。李纲在庙中睡至半夜,忽梦草苍神取其眼睛嵌于木柱之上,醒来后不解其意,回至京城不久即被拜为相。回想在宁化县城西草苍庙梦中之事,方恍然大悟,“目”、“木”乃相字,故传草苍神授梦显灵。此后,该庙不断有人夜宿庙中以求神托梦。

宋绍兴二年(1132年),李纲因力主抗金之事被贬,改知潭州,后改洪州,不久又改福州,从江西到福建赴任途中,又道经宁化县城,仍憩草苍庙并题诗于壁曰:“不愁芒屦长南谪,满愿灵祈助北征。酹将一杯揩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诗后自叙云:“旧岁新皇,充嗣宝历。予被命拜相,献恢复中原之策,上不采用。两阅月,予以观文殿学士知潭州,今改洪州、夏,又改福州。自洪抵吉、赣来福,道宁化,行倦,憩草苍祠下,因拜神。坐间,思忆二帝有感,作一绝写怀,兼寓行踪云。时大宋绍兴二年壬子夏五月吉。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樵川李纲书。”这首写怀诗,仅仅28个字,却充分表露了李纲讨贼复仇、忠君忧国的思想情绪。邑人将其诗及其叙共计139个字立碑刻之,因诗中有“揩泪”两字,因此,又将诗碑称为“揩泪碑”。

明嘉靖29年(1550年)监察御史元山鲁佩又立一碑,云吊李忠定丞相二首和韵草苍祠下草书计92字。清嘉庆18年(1813年)著名书法家伊秉绥谒李忠定公祠又立一碑,隶书计121字,同时,摹刻忠定公游青源山拓本四碑。后祠毁,碑移宁化县文化馆。1971年文化馆拆建,碑被埋在地下,1986年挖出残片9块,碑文100多字,现存宁化县博物馆内。

明嘉靖间(1522-1566年),知县潘时宜,将草苍庙改为大忠祠,移草苍神于后堂,特祀李纲丞相牌位于中堂,改祠额曰:“大忠”,同时拨民房5间、官塘4口,以其每年计收之租银以办二祭,嘉靖31年(1552年)知县陈统复新建祠屋3间于堂前。

与沙县小吃

《李纲与扁肉西施》

 北宋宣和元年,京城开封闹水灾,李纲给宋徽宗上了《论水灾疏》 ,被贬到沙县。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邵武,生于无锡,被贬前担任国史编修。 

李纲来到沙县,住在东门兴国寺西侧的寓轩。在沙县期间,作为一个谪官,他的工作是监管税收,其实几乎没有什么事可做,大多时间是与邓肃等沙县名士冶游饮宴,诗歌唱和。平日李纲早上起来后,就来到兴国寺东侧的一家东门小吃店吃早点。店主是一个姓罗的后生,这后生名叫发土,老实巴交,不善言辞。他的老婆倒是聪明能干,不仅擅长做扁肉、烧卖、鱼丸、胖糕各种小吃,而且眉清目秀,皮肤白净,是一个大美人。罗发土给他老婆打下手,夫妻俩倒也配合的和和气气,日子过的甜甜爽爽。因为在东门人眼里,她的扁肉最好吃,有一个食客偶然出口叫她扁肉西施。从此传开来,大家都叫她扁肉西施,她的名字乐秀姬倒被人给忘了。其实扁肉西施最拿手的不是扁肉,而是烧卖。她做的烧卖个小皮薄,蒸熟后晶莹似玉,蘸一下豆豉油,送进口里,甘甜薄脆,齿颊生香。扁肉西施虽然没有上过学堂,不识字,但聪明识大体。她对从京城开封贬到沙县来的这个官员很敬重,每次李纲去吃小吃,她都恭敬有加,不论是扁肉还是烧卖都馅特别多,盛起来特别大碗。

有一天,李纲和邓肃等人又相约到七朵山游玩。李纲在东门扁肉店吃了早点后,吩咐发土,叫他中午挑一担小吃送到凝翠阁。李纲点了扁肉、烧卖、胖糕等七八样小吃,付了钱,就和邓肃等携酒从小水门乘一叶扁舟,来到七朵山。这七朵山就坐落在东门对面,七座小山直傍沙溪而立,形如屏风,翠色相连,故称“七峰叠翠”,是沙县著名的风景名胜。七朵山由西向东被李纲命名为碧云峰、桂花峰、凝翠西峰、凝翠东峰、真隐峰、妙高峰、朝阳峰。在凝翠西峰和凝翠东峰之间的山坳里有一座高阁,叫凝翠阁。在凝翠阁,他们吟诗唱和。李纲吟道:“高阁凝空翠,虚斋泛碧川。七峰连秀色,万户锁青烟。风物悲游子,登临集众贤。……”邓肃唱和道:“栏前碧玉四围困宽,满座春风文字欢。霜气袭人秋更爽,溪光映月夜生寒。……”不觉已近日中,罗发土挑了小吃,租了小船,送到了凝翠阁。 

话说沙县城里有三四个地痞流氓,他们好吃懒做,偷鸡摸狗,欺压百姓,无恶不做,看到有姿色的妇女,如果哄哄骗骗不行,就强行占有,四乡居民被弄得鸡犬不宁,人人惧而远之。就在罗发土给李纲送小吃的时候,大家都在家里吃午饭,他们三四个人来到小吃店吃扁肉,见罗发土没在,也没有其他人,就对扁肉西施动手动脚。他们早已对扁肉西施的美色垂涎三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下手,现在机会来了,那肯放过,就把她拖进后屋,关了大门,进行了强暴。等到罗发土回家,扁肉西施哭得两眼红肿,身上被蹂躏紫一块青一块,而那几个人却早已逃之夭夭了。

傍晚李纲回兴国寺,罗发土来到寓轩讲述了他老婆的不幸遭遇。李纲知道后,非常气愤,马上带罗发土一起去找县令。李纲虽是贬官,但在沙县的影响很大,大家都敬重他。县令见李纲亲自带罗发土来报案,一点不敢怠慢,连夜发出逮捕令,临时组成四个抓捕小组,每组八人,一组派往高砂、青州方向,一组派往大洛方向,一组派往洋溪、三元方向,一组派往高桥、夏茂方向,在各交通要道把住路口,进行追捕排查。原来那伙人犯了罪之后,从瀛洲方向跑往古县,然后乘船过高砂、渔溪湾,晚上住在青州,准备第二天逃往延平,再逃往福州。没想到派往高砂、青州方向八个追捕人员,连夜赶到青州,天还没有亮,他们在一家客店抓住的四个逃犯。第二天中午就押解到县府,关进大牢。县令问李纲如何处置,李纲说,他们平日作恶多端,民愤很大,不严惩不足以保一方平安,于是县令以重刑上报。不久,那几个罪犯都被处以重刑。此后数十年,沙县太平无事,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扁肉西施两口子也过上幸福的生活,还生了一男一女。第二年李纲返回京师,夫妇俩对李纲非常感激,常常念着他们的恩人。

宋朝军事人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英雄豪杰曾征战沙场?多少名人轶事亦付诸东流?有这样一群人,是他们打下了宋朝的江山,是他们奠定了宋朝的基业,也因为他们,那段历史才能如此精彩得谱写。。。让我们走近宋朝军事人物,去品读他们的生平事迹,去领略他们的大将风采吧! 
潘美
张俊
吴玠
杨沂中
余玠
张珏
李筠
高怀德
杨延昭
张浚
刘锜
杨业
吴璘
李显忠
虞允文
魏胜
杜杲
孟珙
李庭芝
杨文广
王坚
李纲
张世杰
呼延赞
宗泽
王全斌
赵普
韩世忠
曹彬
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