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少以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家。后接大常少卿,迁礼部侍部,加集贤院学立,改授工部恃郎。俄迁秘书监。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贺知章《孝经》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他常醉辄属籍。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孝经》草书。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为道士。离开京师时,玄宗曾赐诗,皇太子及文武百官为其饯行。回乡后不久病卒。

事迹四则

《旧唐书》卷“文苑”中《贺知章传》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

贺知章贺知章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俄属惠文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乃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静默以养闲,因谈谐而讽谏。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克遂四明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一华按:“万”字衍。]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陆象先善。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贺知章回乡偶书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累年无功。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赞赐之。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令之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肃宗乾元初,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唐·窦蒙《述书赋注》《全唐文》卷四四七

贺知章贺知章
贺知章,字维摩,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少以文词知名,工草隶书。进士及第,历官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读、检校工部侍郎,迁秘书监、太子宾客、庆王侍读。知章性放善谑,晚年尤纵,无复规检。年八十六。自号“四明狂客”,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天宝二年,以老年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重令入阁,诸王以下拜辞。上亲制诗序,令所司供帐,百寮饯送,赐诗叙别。知章表谢,手诏答曰:“卿儒才旧业,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东序,而乃高蹈世表,归心妙门,虽雅意难违,良深耿叹。眷言离祖,是用赠诗,宜保松乔,慎行李也。儿子等常所执经,故令亲别,尊师之义,何以谢焉。”

仍拜其子典设郎曾子为朝散大夫,本郡司马,以伸侍养。知章以羸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元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超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待诏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者也。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诏令供帐东门,百寮祖饯。御制送诗,并序云:“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诗云:“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又云:“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饮中八仙

贺知章饮中八仙
指唐朝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亦称酒中八仙醉八仙。《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杜甫《饮中八仙歌》。瓷器画面绘饮中八仙,每每于人物之上书以人名。以清朝为多见。

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故事传说

贺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贺知章金龟换酒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从此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人称诗仙。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贺知章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一天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

识才育人
继肃宗之后,贺知章慧眼识英才,他尝识了小神童李泌,推荐了诗仙李白等,成为传世佳话。

李泌字长源,京兆一带人,官家出身,为人聪敏异常,张说,张九龄称他为奇童,新旧唐书中都有李泌的传记。晚年曾任杭州刺史,引水入城,挖掘六井以利民,这是他刺杭时的二大政绩。继之白居易,苏东坡到杭,也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注:六井即相国井,西井(化成井),金牛池,四眼井,白龟井,小方井。苏东坡有《钱塘六井记》,白居易刺杭时曾复浚李泌的六井。)所以杭州人不会忘记李泌,白居易,苏东坡三位“老市长”,也不会忘记张说,张九龄,贺知章对李泌的培育。

贺知章李泌
李泌出生时已在母亲的肚里“怀孕”三年了,所以头发已长到眼眉,他的记忆力又特强,一教就会背,六七岁已能写出好文章。唐玄宗从九岁的神童员那儿得知此事,忙派人把李泌接来,命宰相张说考考李泌的学问。张说让他咏方,圆,动,静四字,李泌果然对答如流,说:“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玄宗高兴地说,他是个了不起的神童,从仪表相貌看,可知是栋梁之材啊!贺知章也说:“这小子目如秋水,智力过人,将来一定能做卿相!”贺知章说对了,李泌不但当上了刺史长史大夫御史,邺候这样的卿位,还被升为当朝宰相,代宗时又封李泌为广平王,任天下兵马都元帅。李泌的天才被张九龄知道后,他也和张说一样,把李泌请到自己家里,一道生活和学习,有左右宰相来培育李泌,李泌的进步更快了。

开始,玄宗把神童送到忠王院,忠王就是太子李亨,教李亨的老师就是贺知章。正因为有这一段历史,李亨和李泌才有了深厚的交情。贺知章在精心培养李亨时,也非常重视对李泌的教导,使二人都成了国家的大材。李泌为人比较耿直,不喜奉谀,有时见面也不打招呼,引起一批权臣的不满,就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李泌知道后,就辞去职务,隐居到大山中去了。后在安史叛乱,玄宗外逃四川之时,太子李亨派虢王李巨将李泌接到灵武,暗中与李泌商讨国家大计,一举收复了两都,随后玄宗派崔圆等传旨,册立李亨为皇帝,是为肃宗。同时,玄宗还嘉奖了李泌。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因奸臣作对,他又到嵩山等地隐居去了。后来他再次复出,当了宰相和广平王,为大唐的安危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亨,李泌和大将军李光弼等平定安史之乱,及时挽回玄宗的败局,是救国救民之举,功高盖天。无可否认,这里也有贺知章的一份功劳。

贺知章秘监祠

贺知章贺知章秘监祠
贺知章秘监祠(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重建“逸老堂”,以祀贺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公元ll69年),太守张津重修。宝庆三年(公元l227年),太守胡矩重新进行维修。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l340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被废址。至正十九年(公元l395年),浙江分省命理问邱修馆舍,得知章像於芜秽中,於是就在驿站东西的偏房作祠堂祀之。明洪武初年,南北二馆合并为一驿站,将祠堂迁至今天的位置上。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l782年?)建後殿。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该建筑共有三进,均为五开间。正殿门额题有“唐秘书监贺公祠”,祠内原有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马光等十五人诗二十首;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重建逸老堂记》,吴潜撰文,张即之书,元至正二十年(公元l360年)《贺秘监祠堂记》刘仁本撰文,史铨书,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l543年)《叙唐秘监贺公知章碑》,沈恺撰文方仕集唐李邕书等碑刻。有的已迁至天一阁东园。

诗词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

贺知章《回乡偶书》
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变成了老翁才回来。一口乡音虽然没有改,两鬓的毛发已经稀疏斑白。孩子们看见我都不认识了,一个个陌生的眼神向我投来,他们把我当成客人,笑着问我从哪儿来。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赏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贺知章《回乡偶书》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统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本题共二首,是作者于天宝四载(744)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八十五岁)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对床夜语》:“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贺知章《咏柳》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把杨柳比作婀娜的美女,形象地描绘出枝条细柔修长的杨柳摇摆于春风之中的迷人风态。二月的春风被诗人比喻成一把剪刀,细细地剪裁出了那些嫩绿的柳叶。

诗人描绘出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参考资料

1、《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宋祁 撰   中华书局  2003年07月     
2、《唐诗宋词三百首》  郭漫 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7年01月

吴中四士

吴中四士,是指盛唐前期诗坛上四个“文词俊秀,名扬上京”的诗人,他们都是古时吴中人。
姓名 生卒 简介 代表作
贺知章 公元659年公元744年 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会稽永兴人。诗文以绝句见长。 《回乡偶书》
包融 生卒年不详 润州延陵人。 现存诗仅八首。
张旭 生卒年不详 字伯高,吴县人。书法家、诗人,史称“草圣” 长于七绝,存六首。
张若虚 公元660年—约公元720年 扬州人。工诗,尤擅七言,其诗仅存2首。 《春江花月夜》

中国古代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指中国唐朝好酒的八位名士,亦称酒中八仙醉八仙。这个说法曾经在杜甫的诗《饮中八仙歌》里提及过,在《新唐书》中关于李白的传记中也提到这种说法。饮中八仙包括以下八人:
人物 简介 相关评价诗歌
贺知章
             
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李琎 初名嗣恭,又名淳,是唐朝宗室让皇帝李宪的长子,获封为汝阳王。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李适之 始名昌,陇西成纪人。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天宝六年。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崔宗之 名成辅,以字行。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 。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 数岁能属文,作《八卦论》。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 唐代大书法家,字伯高,吴县人。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 平民,平时口吃,但五斗酒下肚,便能高谈阔论。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