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荃
沈荃
沈荃(1624年~1684年),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探花,授编修,累官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土、礼部侍郎,卒谥文恪。著有《充斋集》行世。为人经述深湛,喜奖拔后进,颇为时重。他工书法,宗法米芾、董其昌,书风雍容闲雅,深得康熙帝赏识,尝召至内廷论书,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书家之一。 

生平简介

沈荃学识品行兼优,书法尤为有名。康熙帝尝召入内殿赐坐,论古今书法。凡碑版、殿廷屏障、御座箴铭,多由其书写。或自己创作,之后命题。每当侍奉康熙帝学习时,下笔前总指出其弊端,而且分析其中的理由,深得康熙帝的赞赏。受皇帝所赐的御书、凤管、襃蹄、貂袭、文绮、茗馔,不计其数。沈荃的名气与日俱增,与赵孟頫董其昌齐名。沈荃书风雍容闲雅,如《行书如天马赋轴》仿米芾,运笔敦厚,端整有馀,劲健不足。《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六有传。其后沈荃的儿子宗敬,以编修为主,命名为大小行、楷。沈荃代表作有《行书如天马赋轴》,《著南帆咏》、《充斋集》。他死于六十一年。

历史记载

沈荃
沈荃与董其昌是同乡,自幼即倾慕董书,并以之为其书学的基础,极得董书的笔法特点与风神。爱好董其昌书法的康熙皇帝曾向他学习书法,或者说是他专习董书而影响到康熙皇帝对董书的偏爱。据记载,在康熙皇帝向他学习书法时,他每每能够“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由”。好学的皇帝,则十分感慨,并赏赐良多。康熙曾对李光地说:“朕初学书,宗敬(沈宗敬)之父荃实侍,屡指陈得失,至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而且,“凡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铭,辄命公书之。或自作大书,命题其后”。于是朝野间盛行董书,成为一时风尚。与沈荃同时,还出现了人称“康熙四家”的姜宸英、汪士铉、何焯陈邦彦,他们皆以董书为主,又兼取晋唐或宋米芾书法。

书法解析

沈荃存世的书法墨迹较多,楷、行、草书都有,以楷、行书最多。他的楷书,如《录陆平原燕居课轴》,虽为楷书,结字却以欹侧中求平正为主要特点,且行距颇疏,笔法温润,是从董书中继承、演化而来。他的行书,大体如楷书的行化,或参以米书纵逸丰姿的特点。草书作品如《临自叙帖轴》,虽说是临怀素草法,其实仍是董其昌小行草书的典型面貌,很难看出有《自叙帖》的草法。自董其昌之后,一些临帖作品不过是录书其文字,以作为一时的创作契机,并非认真对待其临习得似与不似。这点,沈荃也在仿效董其昌。虽然如此,沈荃的书法也只是貌似董书,因为他的书法过于温厚圆钝,虽可称之为秀雅,但却缺少董书的空灵生气。他的书法能成为宫廷御用书法,成为适应科举制度的干禄书体,必然是只注重形体表现,而缺乏神采的。即便是善书的康熙皇帝,也未能脱此弊端。

《行书浪淘沙词》轴

沈荃《行书浪淘沙词》轴
【朝代】:清

【类别】:书法

【作者】:沈荃书

【材质】:绫本

【字体】:行书

【尺幅】:纵178.2cm,横44.3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释文】:芳草碧茸茸,染恨无穷,一春心事雨声中。窄素宫罗寒光峭,闲倚薰笼。犹记粉阑东,仝醉香丛,金鞍何处骤花骢。袅袅绿窗残梦影,红杏东风。弁阳歗翁填词,雅矜独步,其草窗一集,足令姜史让席。此阕调浪淘沙更(“见”字点去)多幽致。充斋沈荃。

【介绍】:此轴录“弁阳歗翁”浪淘沙一首,计4行,行字不等。末款“充斋沈荃”。钤“沈荃印章”、“充斋”二印。无藏印。

此轴笔法流畅自如,布局疏宕,结字布白深得董其昌书法神韵,略参米芾险绝的结字体势,清劲秀雅,自具风神。

字画作品

沈荃 沈荃

沈荃

行书扇面

镜心

扇面

沈荃 沈荃 沈荃

行书则页“翩翩”

草书轴

行书昼锦堂记

沈荃

沈荃

沈荃

山水轴

柏麂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