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华
李日华
李日华明代戏曲、散曲作家。字实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 

文献原文

李日华李日华

李日华:[明](公元一五六五年至一六三五年)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嘉兴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卒于穆宗崇祯八年,年七十一岁。万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性淡泊,与人无忤,工书画,精善鉴赏,世称博物君子。时王维俭与董其昌齐名,而日华亚之。李日华著作宏富,有《致堂集》四十卷,《明史艺文志》及《官制备考》、《姓氏谱纂》、《携李丛谈书画》、《想像录》、《紫桃轩杂缀》、《竹懒画胜》、《六研斋笔记》《恬致堂诗话》等书,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擅画山水,墨竹,用笔金贵,格调高雅

简介

李日华《南西厢记》
宋元南戏中已有《张珙西厢记》(或称《崔莺莺西厢记》),明代前期的李景云(一说系元代人)亦作有传奇戏曲《崔莺莺西厢记》。上述剧本均已失传,仅存少量曲文。最晚在嘉靖初年,海盐人崔时佩又将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通称《北西厢》)改编为传奇,李日华再加以增补,成为长达38折的大型剧作,嘉靖时已行于世。《南西厢记》人物情节与《北西厢》几乎完全相同,并大量袭用《北西厢》的词句,思想平庸,艺术表现上缺乏独创性,所以"时论颇弗取"(《衡曲麈谭》)。明代另一位作《西厢记》传奇的陆采认为李氏此作“取实甫之语,翻为南曲,而措词命意之妙几失之矣”,且“悉以己意自创,不袭北剧一语”。(《陆天池西厢记序》)清初李渔甚至比之为"千金狐腋,剪作鸿毛;一片精金,点成顽铁"(《闲情偶寄》)。然而,明中叶北杂剧已经渐趋衰落。《南西厢记》的出现,使脍炙人口的西厢故事仍能长期活跃于昆剧舞台上,崔时佩、李日华的主要功绩即在于此。后世曲坛流传的《南西厢记》,多为李本而非陆本。自清中叶以来,《南西厢记》的《跳墙》、《寄柬》、《佳期》、《拷红》等出,一直是颇受欢迎的剧目。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改编的《西厢记》、《红娘》、《拷红》等,无不受到《南西厢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存《南西厢记》较早的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陵富春堂本和周居易校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第30种即据富春堂本影印。明末《六十种曲》本和《六幻西厢》本是比较通行的版本,它们与早期版本的差别较大。此外,李日华还撰有传奇《四景记》,亦可观,今佚。所撰散曲,见于《南词韵选》、《南北宫词纪》、《吴骚合编》等,今已辑入《全明散曲》。  

作品竹懒三绝

题识:汀蒲猎猎战秋风,树影涵虚水接空。一舸夷由柔橹慢,桃花知是马塍翁。闻说淳安白酒佳,回塘十里踏芒

李日华竹懒三绝
鞋。鸳鸯鲊脆茭芽白,不数娄江紫顶虾。望去前村四五家,凉棚连接覆松桠。不须更觅馀杭姥,酒旆高悬出杏花。一堆草树一屯云,细白山腰曲径分。记得修琴曾出谷,十年踪迹只关门。莹滑平台坐夕曛,万山苍翠此氤氲。摩挲绝壁莓苔字,知是山神策虎文。洞壑幽奇林气香,晴云晶白雨云凉。人间炎暑蒸不到,一枕松风鹤梦长。不是躭山偶住山,山中流水曲湾湾。纵然流出桃花去,却被清风倒约还。深山何用一编书,坐睡聊凭此破除。道者教余闲数息,从今抛却系心珠。一泓淡墨写青山,秃管离奇树半弯。最是云浓泉落处,卷来犹觉听潺潺。乙丑三伏,京师之热,人咸以为十年所无。蒙上免朝,公署亦无事。余终日露顶,操弄笔墨。案有卷轴,不知谁何之物,信手涂抹,纵口题咏,欲以逃暑,而暑精不可逃,奈何、奈何。独有伏枕合眼,图作三湘九子梦,或有片时消受耳。因为掷笔而起。竹懒李日华戏具。

鉴藏印:荻溪章紫伯珍赏、陆树声鉴赏章、梦公秘笈、梦公心赏之宝、秋实宝爱、风雨楼、绶道之印、瓜纑外史、存斋心赏、多龄审定、周梦公读画记。

李佳题引首:竹懒三绝。光绪丁未(1907年)秋九月,李佳继昌左庵题於江宁布政官舍景徐堂。钤印:左庵审定、继昌长寿、修竹远山簃。

“猿酒”传说

明代著名书画家李日华的《紫桃轩杂缀》是部闲文小品,其文笔清雅,似诗似画,味深意蕴,堪称精品,处处表现出江南文人的风雅行止和艺术品位,表现出他们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闻名于世的大收藏家项元汴,与董其昌齐名的李日华,在明亡后称作“海内三遗民”之一。

李日华岩寺

“猿酒”的传说见于李日华的《紫桃轩杂缀·礼白岳纪》,为明刻本,现存书极少。书中曰:“黄山多猿猱,春 夏采杂花果于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礼白岳纪》是李日华闲居安徽歙县的岩寺见闻小品。
岩寺,位于今黄山市中部,为徽州区府所在地。唐初为村,仅百余户人家。村前山岩上有一寺庙,称“岩寺”,寺内僧侣数百,香火极盛。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因寺闻名,即以岩寺为村名。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诏命建镇.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岩寺已是一个“鳞次万家,规乡十里,商贾云集”的相当繁华的市镇了。而且文教昌盛,书肆、墨坊闻名遐迩。1938年3~4月,江南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成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就集中于歙县岩寺。

从休宁、屯溪、篁墩、岩寺、歙县城里沿线及周边,是真正的徽州文化发祥地。岩寺多猿猴,且善采百花酿酒。黄山“猿酒”多见于典籍记载,清代汪洪度《黄山领要录》、袁枚《子不语·猢狲酒》和董湖中《东皋杂钞》均记载了黄山“猿猴”之事。

李日华猿猴
猿猴“造”酒的传说,听起来好似荒唐,但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起码可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是天工的造化。在人类文明尚未出现以前,自然酒已经在地球上出现;在我们的祖先尚为猿的时代,就已经和酒产生了关系。

公元1977年。中国的古人类学家们,在淮河下游的名酒之乡——双沟镇,发现了古老的醉猿化石。化石发现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传夔教授,根据化石发现的特征和中国传说中的“猿酒”故事,引用了古希腊酒神戴奥尼赛斯的传说,将它命名为“双沟醉猿”,收录在《中国大百科全书》 。2002年,世界古人类学家们围绕着双沟富饶的大地,沧桑的历史变迁,综合天、地、生、人的科学思想,阐述了“双沟,是我国最具酿酒天然环境的地区,是‘自然酒’起源的地方”。

李日华与宿迁

李日华《宿迁溢水图》
李日华(1565-1635),是中国明代的大名士,他精于鉴赏,号称“博物君子”,他有两多,一是著作多,二是别号多。在晚明文人画界,明代士大夫都有好古博物之闲趣,以董其昌、王惟俭、李日华为最负盛名。他们时与闲居江南众多明代遗民画家、名士寄情于山水、借画抒怀,广集民间闲闻轶事。

据《名人书画集》图录,明崇祯三年(1630年)李日华作《宿迁溢水图》轴,成为传世作品。《明史》记载:崇祯年间,黄、淮涨溢,议者复请开高堰。淮、扬在朝者公疏力争,议遂寝。然是时建义诸口数决,南达宿迁之黄墩湖、骆马湖,从董、陈二沟入黄河。引泗合沂济运道,以避黄河之险。李日华所绘《宿迁水溢图》轴,写实描绘了宿迁水溢之灾,成为图录宿迁溢水的开山画家。从李日华现存世的山水作品《枫林钓舸图》、《仿古山水》、《竹懒三绝》、《兰石图》中,我们可领略到受江南文化滋养和孕育的李日华画风。他的画作渗透着江南文人追求的是一种儒雅、雍容、悠闲、精致、细腻、含蓄的审美情趣,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圆通透彻的灵根悟性,精湛融会的多种艺术才华。透过李日华的《宿迁水溢图》画作,欣赏其潇洒自如、典雅不俗的绘画风格,我们又可以看到他内心关心国事民生、浓烈如火、慷慨激昂的另一面。

宿迁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酒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商周和春秋时期,这里为诸侯属地。秦汉设县,东晋称郡,唐代宗宝应元年改县名为宿迁至今,宿迁哺育过无数英雄豪杰,西楚霸王项羽就是最为杰出的历史人物。境内迄今亚洲大陆发现最早的双沟醉猿化石,其重要性,不仅是科学意义上的发现,同时,也是对中国自然酒的生态环境起到值得深入研究和加以保护的文化价值。

书画题诗与酒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如此,那些在画界占尽风流的名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他 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酒酣之后,他们“解衣盘薄须肩掀”,从而使“破祖秃颖放光彩”,酒成了他们创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酒可品可饮,可歌可颂,亦可入画图中。纵观历代中国画杰出作品,有不少有关酒文化的题材,可以说,诗、书、画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日华便是其中的酒、诗、书、画大家之一。

李日华紫桃轩书斋

公元1621年初春,山始桃花盛开的时节。董其昌等名士应李日华之邀,在紫桃轩书斋饮桃花酒,论古今书,纵谈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传世名篇《酒德颂》:“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又品赵孟頫《酒德颂》帖,董其昌说:“行草书中,章草笔意,则有潇洒,精巧之风,颇具创意,不愧元大家赵孟頫秀逸章草之作。”酒意诗情之中,李日华邀董其昌醉书刘伶名篇《酒德颂》,董其昌酒兴正浓,欣然而书,由于记《酒德颂》原文有误,且有几字出入,如“醒”写作“醉”字等,皆属于董其昌酒后醉书之故。此作与其《白居易琵琶行》、《草书怀素自叙帖》的代表作相比,毫不逊色。后来李日华说:“几字出入,当为瑕不掩玉之美。”由此可见书法历史上大多颠峰之作都与酒结缘。

李日华

李日华的诗歌跌宕风流,通脱潇洒,吐属不凡,以平易亲切的语言构造出清新明朗的意境,其题画诗大多与酒有关,读来别有风味。他在《题画长幅》上写道:“休将物色撩诗句,且读闲书纵酒杯。”又在《辛亥春莫题扇与细君》题写:“家住江南杨柳村,春来酿得百花樽。平生解笑刘伶妇,酒国同游胜鹿门。”题扇诗是李日华的又一风雅行止,在《题画尔瞻扇》上书道:“瓦盆注酒,石盆注墨。酒尽墨酣,颠倒狼藉……”

李日华爱画兰竹,因其最泼得出,最可练笔力、笔法。兰竹之题材,古人多为之。元明两代,画兰竹者特多,但成功者究属少数,李日华可算画兰竹大家之一,其题《兰竹》诗又多与酒相关,且有“一枝香露能醒酒,几叶清风伴读书。”;“飒然清风来,醒我昨夜酒。”;又有:“忘却酒瓢深草裹,醉醒月出又来寻。”的题兰竹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