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琚
吴琚
吴琚,开封人。生卒年月不详。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益子,宪圣皇后侄。宁宗时判建康府兼留守,位至少师。世称“吴七郡王”。性淡泊好古,工诗词,尤精翰墨。以词翰被遇孝宗,孝宗常召其论诗作字。工行书,极似米芾,而自有峻峭气格。镇江北固山上镌有“天下第一江山”6个大字额乃琚书也。传世书迹有《观伎帖》、《与寿父帖》、《焦山题名》、《诗帖》等。著述有《云壑集》。 

人物简介

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汴(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时,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尝使金,金人重其信义。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保守。世称“吴七郡王”。卒,谥忠惠。《宋史》卷四六五、《宋元学案》卷五三有传。

人物生平

吴琚约生于南宋绍兴间,卒于庆元间。父吴益为宋高宗吴皇后弟,
吴琚书法吴琚书法
母为秦桧长孙女。吴皇后善书法,喜临《兰亭》,能仿高宗书法。高宗尝书《六经》赐国子监刊石,有倦意时,即命吴皇后续书,“人莫能辨”如此看来吴琚书法能乱真也是有渊源的了。吴益师其妹,有书名。吴琚虽为皇室贵冑,然从不以此自骄,吴琚少年时从陈传良问学,乾道九年特授添差临安府通判,历尚书郎,以部使者总淮东军饷,淳熙十五年知襄阳府。绍熙中至少傅。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执丧事,吴琚劝太皇太后不要垂帘而立宁宗。吴琚后历知鄂州、庆元府、镇安军,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留守,曾出使金国,以信见称。卒谥忠惠,世称吴七郡王、汴王。
吴琚书法吴琚书法

书法成就

吴琚好书画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江宁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繇)、王(羲之)帖。”擅正、行草体,大字极工。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乃为吴琚所书,今六大字额仍存,佳书为名山增辉。其书法明显特点是酷似米芾,有“米南宫外一步不窥”之说。吴琚毕生都用力于米书,然而米芾生性狂放怪诞,而吴琚性情较为温和。据《宋史翼》本传云:陈傅良在太学,琚执弟子礼,惜名畏义,不此戚畹自骄。”可见他极有道德修养,所以尽管吴氏学米书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但由于他们性格上的差异,运笔结体,吴书更为俊逸俏丽。董其昌评吴琚云:“书似米元章,而俊俏过之。”吴琚的运笔较米书内敛,落笔沉雄,稍运即止,结体八面呼应,看上去十分舒服,即所谓“俊俏”之意。

师法米芾

吴琚学书,在锺、王的基础上专攻米芾之书,以一点突破,
吴琚书法吴琚书法
这正是他的奇特之处。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琚书自米南宫外,一步不窥。』这种亦步亦趋的创作方法正蹈古人所忌,唐代亚栖《论书》曾谓:“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若执法不变,纵能入木三分,亦被号为书奴,不足称也。”而吴琚却化了毕生的精力,沉酣于米书之中,几可达到维也纳妙维肖、神形皆备的地步。清安岐《墨缘汇观》中记载,有一次他看到了吴琚写的《寿父帖》后,‘初视之以为米书,见款始知为云得意书。’可见他学米芾的字字,但真能得米字真传的只有吴琚一人。正如明代的吴宽苏轼一样,尽管在形式和风格上并无什么突破,但只要能学得神形兼备,仍不失为一代名家。何况吴琚学米芾亦能‘稍益已意’,致使他的书法与米芾的字拉开一定的距离。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吴琚的行书,似乎觉得他舍去了米芾挪用种‘风醅阵马,沉着痛快’的刷笔和气焰烁人的之态,而将方笔运用得更温润、更峻峭、更圆熟。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琚书似米无章,而峻峭过之”灾种不似之似,稍益已意的创作方法正是他的难能可贵这处。然而在主体风格上他始终未能跳动出米字的窠白,致使他不能成为一个独领风骚的大家,并受到历代评论家的冷落。今天我们研究吴琚的书法或许能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词作欣赏

 念奴娇
我来浮玉,似凭陵沧海,蹑金鳌背。又若骑鲸游汗漫,飞入八荒之外。钟鼓传声,楼台倒影,不类人间世。徘徊吟眺,恨无陶谢酬对。今古潮落潮生,问英雄多少,与江俱逝。直欲乘风归阆苑,疑是三生习气。未辨鱼蓑,先盟鸥鹭,奈卜邻无地。从今清夜,梦魂应绕空翠。                                                                                             酹江月·观潮应制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一眉如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阕。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 
这是一首应制词。如同试帖诗“赋得体”那样,“应制体”主要是应皇帝之命而作,内容基本上是为皇上,权臣歌功颂德,没有新意可言,因而得不到人们的好评。古来应制诗词盈千累万,能流传下来并为人们所传诵的实是寥若晨星。吴琚这首“观潮应制”可以算是个特例。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载:淳熙十年(1183)八月十八日,宋孝宗与太上皇(高宗)往浙江亭观潮。太上皇喜见颜色,曰:“钱塘形胜,东南所无。”孝宗起奏曰:“钱塘江湖,亦天下所无有也。”太上皇宣谕侍宴官,令各赋《酹江月》一曲,至晚进呈。太上皇以吴琚为第一。吴氏此作,在结构和内容上虽仍有应制体的习套,但不至于庸俗。上片描写钱塘涌潮到来时的奇观,真是奇肆壮丽;下片描述弄潮和观潮的情景,亦有声有色,其中还隐寓恢复中原之志,不愧为上乘之作。

书迹著述

吴琚著述有《云壑集》。《全宋词》存其词六首。传世书迹有《观伎帖》、《与寿父帖》、《焦山题名》、《诗帖》、《碎锦帖》、《七言绝句》等。《行书诗帖》现藏故宫博物院。诗帖已缺页。全篇用笔结体极似米体。如果说他本意想做米芾第二,其实由于性格文化修养的不同,吴氏已自然而然地有了自已的特色。如米氏露锋较钝,而吴氏起笔露锋而尖锐。总之,在继承米氏书风的书家中,吴氏是最得其三昧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