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书法欣赏
进学解 手卷 水墨纸本
历史年代:元朝
创作年代:公元 1327 年
书法材质:水墨纸本
书法形式:手卷
尺  寸:54×473 厘米
钤 印:钤印:鲜于去矜、苦斋
著 作:著录:《父子合璧——鲜于枢、鲜于必仁书进学解》,2011年重庆出版社。
内容介绍: 题识:泰定丁卯鲜于去矜。 藏印:俪荃审定、伍氏南雪斋藏、墨缘龛主、黄氏樵香阁藏弃图书、南海伍元蕙家曾摹勒石、秋赏斋印、俪荃鉴赏之章、伍氏俪荃平生真赏、岭南端人、南海伍元蕙宝玩、黄德峻字景崧又字琴山评书读画之印、李乔峰、李乔峰印 题签:鲜于苦斋楷书进学解长卷。黄琴山伍俪荃旧藏,罗六湖跋,南雪斋曾摹勒石。乙丑秋仲黄玄署鉴。 后跋:一、大令兄弟之于右军,二苏之于老泉,过迈之于东坡,西清之于漫仕,仲穆之于鸥波,均能世其家法,不失矩矱,亦不出范围。惟学博参返约,则苦斋之于太常,独能别开生面,所谓鲁男子善学柳下惠,哪咤太子重立骨肉是也。苦斋书传世尤稀,今与太常卷合装,可称双璧。俪荃兄其宝啬之,虽以连城易者勿许也。罗天池。 二、此卷为困学书之也,曾入石刻于《南雪斋丛帖》内,其珍重希世之宝也。更会见六湖先辈题端,其跋可贵也。今在己丑冬至日新会后学李乔峰题之,时年九十又一耳。鲜于必仁,渔阳人,鲜于枢之子。生卒年不详,与海盐杨国材、少中弟兄友善,尽以作曲方法授之。以散曲着称,写景之作,曲文华美,意境开阔。家风不坠笔生花——鲜于去矜楷书《进学解》卷初鉴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金运昌“羡当年吏部文章,还孔传轲,斥老排庄。秦岭云横,蓝关雪拥,万里潮阳。龙虎榜声名播扬,凤凰池翰墨流芳。此兴难量:巷柳园桃,恼乱春光。”这是元人鲜于去矜歌咏韩愈的一支《双调折桂令》。我读中文系文学史课程时,颇喜元曲。窃以为鲜于去矜的作品,格调典雅清旷,不让张养浩、马致远辈。后来又治书法史,方知去矜为鲜于枢大师哲嗣,非惟文学承乃父高才,书法也是一把好手,可谓不坠家风。鲜于枢(1246-1301,从徐邦达先生之说)祖籍金代德兴府。祖父在蒙古军队攻占德兴府后携家南迁,历经波折,定居渔阳郡,故鲜于枢自称渔阳人。鲜于枢之父鲜于光祖办理运粮事务,常年往返于中都、大都、汴梁及扬州、杭州等地,鲜于枢即诞生于汴梁。他少年时随父行走江湖,养成了健壮的体魄与豪侠的气概。宋濂《跋鲜于枢书杜诗》谓“颇闻先师柳内翰(柳贯)云,公毅然美丈夫,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挥毫结字,奇态横生,势有不可遏者。”至今读之,犹可想见风采。他的书法,与赵孟俯并称“鲜赵”,为元代之冠。平心论之,赵字用笔稳健从容,功力略胜一筹,韵味也更近于庙堂文化的“中和雅正之美”。鲜于枢字则以阳刚外向、潇洒清新的精神气质见长,生龙活虎,可亲可爱,较易为大众所接受。祝允明《评胜国人书》谓“鲜于枢如三河壮侠,长袖善舞,豪鸷自擅,时落胡俗。”杨慎《墨池琐录》引方孝孺言“鲜于伯机如渔阳健儿,姿体充伟,而少韵度。”集中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看法,遂为后世定评。鲜于枢虽以草书着称,但楷书功底极为扎实。吴宽《匏翁家藏集》云:“困学多为草书,其书从真行来,故落笔不苟,而点画所至皆有意态。”故宫博物院藏《老子道德经上卷》,是鲜于枢仅见的正楷?榇雷髌罚嘉心晁矗豆使┪镌翰匚奈镎淦反笙?·元代书法卷》,上海科技、香港商务2001年版)。其体势修长秀劲,笔画瘦挺尖利,以行书笔意起止呼应,前人评为“深得《兰亭》、虞(世南)、褚(遂良)神韵”。可以证明他在这方面下过多么深的功夫。这种功力溢而为行楷,便是《御史箴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和《麻征君透光古镜歌册》(台北故宫藏)那样的漂亮大字了。其余种种行草佳作,皆能从这里找到根底。明乎此,鲜于去矜承继家学,在家庭“书法教育”中所走过的道路、所受到的影响,也就可以想见了。古来文人多有父子善书的佳话。如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代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元代赵孟俯、赵雍父子,明代文徵明、文彭、文嘉父子等等。因而书史提到鲜于去矜,必与其父相联系:元陶宗仪《书史会要》:“鲜于去矜,字必仁,号苦斋。枢之子,得家传之法。”(明清各家书史著述多是录此二句)明潘之淙《书法离钩》:“元人自赵吴兴外,鲜于伯机声价几与之齐,极圆健而不能去俗。……鲜于必仁朗朗有父风。”遗憾的是,鲜于枢的法书今日存世尚多,不少著名博物馆都有收藏;而鲜于去矜之字,则已稀如星凤。这可能是由于去矜未入仕途,交游酬应较少之故吧。据我之闻见,仅有三条有关线索:1.明顾复《平生壮观》著录一件:“《陈情表》,淡墨,行书寸余,阔绢挂幅。”今已不知所踪。2.明文徵明《停云馆帖》卷九刻入行书《李白拟古诗》(今日风日好)一件共十三行,书于丙午(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湖北美术版《中国法帖全集》第十三册中影印。字势豪放开张,极似其父。原迹已佚。3.鲜于枢草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后,有鲜于去矜行书一跋共十三行,落款“季男鲜于去矜百拜谨书”,书于己酉(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著录于清安岐《墨缘汇观》。真迹今藏日本有邻馆,《有邻馆名品展》图录中影印。结字紧凑,用笔精到,颇类米芾用意之书,与《停云馆帖》内一件大不相同。可能与“百拜谨书”的恭谨态度有关。今年夏天,有藏家持一旧手卷来寒斋求鉴,云不久前重价得自香港。开卷展视,则正楷大字韩愈《进学解》全文,款署赫然为“泰定丁卯,鲜于去矜”,下钤“鲜于去矜”、“苦斋”二印。心中不禁为之一震!此卷本幅高54厘米,宽468厘米,纸本。迫而察之,其纸张乃宋元人作书所常用者,纤维细密,质地坚致,与明清时的生纸、熟笺皆迥然不同。虽然受过大潮,霉斑遍体,但并无糟朽断烂之处。墨色黝黑,宝光内含;印痕嫣红,篆刻讲究。皆符合时代特征与作者身份。卷中楷书结字端正舒展,落落大方。笔的使转极其灵活,点画起止处的连带、呼应生动自然,带有浓重的行书笔意。这正与元代鲜于枢、赵孟俯创立的楷书新风一脉相承。赵孟俯楷书多取侧势,以求姿媚;鲜于枢则以正势为主,显得挺拔俊朗。鲜于去矜此卷乍看似赵,但仔细琢磨起来,仍以“家法”居多。研究者若能将故宫博物院所藏鲜于枢《老子道德经上卷》与此卷并观,静心体味其方方面面,定当不韪予言。要之,功力深湛,神完气足,是此卷优点,所谓“渔阳健儿,姿体充伟”,同样适用于去矜。然“少韵度”,“有俗态”,不能不承认多少也沾边。如笔道光涓尖刻,不够含蓄藴藉即是。但去矜毕竟是元代大家,你只看他如此长卷,不界方格,却能布局均匀严整;八百多字的长文自首及尾一气贯注,无一字懈怠,无一笔偏颇,行间字里尚能穿插揖让,错落有情,绝无“布如算子”之病,非高手焉能出之?多看元明名家长篇楷书作品(如书画题跋等)便可知道,这样的功力,在当时也绝非人人能有。以上从纸墨、印章、风格、水平几方面分析,此卷极有可能是鲜于去矜的真迹,而且是其传世唯一的楷书作品。对于研究这位遗墨稀少的元代艺术大家,意义重大。当然,因为是“楷书孤本”,便无从进行同类作品的比对研究,说真说假,似都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这种窘境,前人在对陆机《平复帖》、李白《上阳台帖》等古代名家孤本墨迹的认定过程中都曾经遇到过(而今公论虽已趋看真,但仍然难免时有个别质疑之声)。再以前述故宫藏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上》为例,此卷因佚失了《卷下》,成为无款之作。鲜于枢又没有第二件正楷墨迹传世。此卷又没有元明题跋帮助“把关”。应该如何认定呢?主要是对其纸墨、风格、水平反复研究、感受,再参考卷后翁方纲等清代名家题跋,最后由徐邦达先生一语定乾坤:“此卷缺下一半,所以不具名款。吴荣光评此卷书法‘真得永兴(虞世南)、河南(褚遂良)神骨’,最为恰切中肯。鲜于中楷长篇平生仅见此一卷。真迹神品无疑。”(《徐邦达集》第五卷第190页,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徐先生的这个意见,今已成为定论。他的思路,也是值得学习的。我为鲜于去矜楷书《进学解》写这篇文章,之所以把标题定为“初鉴”,就是想先做一下初步的基础性工作,提出自己粗浅的见解,以供大家讨论、商量。我相信,真理愈辩愈明,是金子总会焕发出光彩!面对此卷,我也曾反复思忖:会不会是明清人制造的赝鼎?首先,会不会是拿明代“小名头”字割去原名款,添署“鲜于去矜”的“拆改货”呢?用灯光透照、用放大镜?覆炀砟┞淇畲Γ醇趾奂#磺铱钭钟胝哪⑹榉缇芤恢隆D敲矗岵换崾抢孟视谌ヱ娌⑽蘅榇溃八牢薅灾ぁ钡那榭觯雇烦刮驳厣斐隼雌说哪兀看勇呒辖踩酚姓庵挚赡堋5吧臁蓖ǔJ墙衔土拥男词炙鞯墓吹保榉üαθ绱烁咔康纳炱罚翟诿挥屑S姓飧鍪侄危耆梢匀プ髅曳卤荆伪爻粤Σ惶趾玫卦旄隼涿纺兀吭偎担热灰欤纱喽嘣旒副荆埠孟嗷ビ≈ぃ嘧噶揭印S忠纷郑忠陶拢畎胩欤辉煲患煜抡也怀龅诙荆杀酒癫惶撸空庥钟行┎缓下呒恕>砟┧鹉昕睢疤┒ǘ∶保丛┒ǖ厶┒ㄋ哪辏?1327年。鲜于去矜的生卒年不详,但已知他是鲜于枢的“季男”,应当是在父亲年龄较大时出生的。我们假定他生于鲜于枢三十岁的1276年左右,那么到泰定年间应该是五十岁上下了。卷上所钤“苦斋”印章,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这么“苦”的斋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恐怕很少使用。只有历尽沧桑的中老年人才不讳言。也许是由于命运相似,心灵相通吧,鲜于枢特别喜欢唐代韩愈的诗文。在他的传世法书中,有三件是录韩氏《石鼓歌》,还有一件《进学解》,一件《送李愿归盘谷序》。鲜于去矜此卷书录《进学解》,亦是步趋乃父,绝非偶然。可与他的《双调折桂令》参证读之。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此卷的“帮手”。此卷中可资鉴定的附件共有六端:1.“太仆寺印”半印。钤于本幅之末。明代鉴赏大家王世贞有一怪癖,喜在自己收藏或鉴题的书画上钤用供职衙署的官印。较多见的是“太仆寺印”及“抚治郧阳等处关防”,故宫博物院藏柳公权行书《兰亭诗》卷内王世贞跋后面,就同时钤盖了这两方官印。台北故宫藏薛绍彭《杂书卷》后王世贞二跋之间也有此二印。与之对照,《进学解》卷末的半印是真印无疑。这方半印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此卷曾经王世贞收藏或鉴题。第二,现存的“太仆寺印”为右半,印的左半钤盖在旧有的尾纸上,因旧尾纸被人撤去而不存。那佚失的旧尾纸上,很可能有王世贞和其它人的题跋,对于鉴定此卷有重要参考作用,丢掉是很可惜的。伍葆恒家藏手卷被撤去尾跋的情况并非仅此一例,故宫博物院藏鲜于枢行草书杜甫《魏将军歌》卷后有清人罗天池跋云:“……是卷为太谷温云心比部所藏,以赠其戚扬州鲍六郎中,后归黄琴山太守。卷后时贤题跋十余则,有足以资考证者,不知缘何尽去之也。俪荃四兄属题,罗天池书于寂惺斋。”至于是甚么人、为甚么要撤去这两个手卷的珍贵跋尾,今已无从考知了。2.黄德峻藏印:“黄德峻字景崧又字琴山评书读画之印”、“黄氏樵香阁藏弆图书”等。黄氏字景崧、琴山,广东高要人。道光二年进士,曾官福建粮道、泉州知府(雅称“太守”)。能诗词,有《三十六鸳鸯馆词》;喜收图书、字画。他的藏品,后来大都归了伍葆恒。就今馆藏、拍卖所见,二人的藏印总是“如影随形”。3.伍葆恒藏印:“南海伍元蕙宝玩”、“俪荃鉴赏之章”、“伍氏南雪斋藏”、“南海伍元蕙家曾摹勒石”等。伍葆恒(1824-1865),原名元蕙,号俪荃。广东南海人。以捐赀钦赐举人,官刑部郎中、南康知府。这个人的家庭背景很不一般,容庚先生《丛帖目》云其“为十三行怡和行行商秉鉴之子”(《丛帖目》第二册817页,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1年版)。伍秉鉴(1796-1843),字成之,号平湖。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经商,至秉鉴之父伍国莹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1783年伍国莹创办“怡和行”商号,声名远扬。1801年伍秉鉴接手怡和行业务,迅速崛起,成为广州“十三行公行”的“总商”。所谓“十三行”,是乾隆锁国后朝廷特许在广州经营海上外贸的一批民间商号的总称,与两淮盐商、山西晋商同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集团,富可敌国。伍秉鉴本人更是生财有道:1834年前伍家与英美商人每年的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并在美国进行铁路、债券投资,个人资产曾达2600万两白银,被当时的西方人公认为世界首富。虽然1841年的鸦片战争使伍家的业务遭受沉重打击,加上代清政府缴纳战争赔款,损失不下数百万两白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传到后辈手中的家产,仍应是相当可观的。捐个举人,买个知府,易如反掌;玩些古玩字画,更不在话下了。伍葆恒在当时广东收藏家中算是后起之秀,但“长袖善舞”,他的“南雪斋”收藏很快就与吴荣光“筠清馆”、潘正炜“听帆楼”、孔广陶“岳雪楼”、叶梦龙“风满楼”、梁九章“寒香馆”等并驾齐驱,在质量方面甚或过之。他编刻的《南雪斋藏真帖》与《澄观阁摹古帖》也很有名。可惜天不假年,仅活四十二岁。否则完全有可能成为近代的“安岐”。鉴于伍家的社会地位和“南雪斋”的文化影响,我们将鲜于去矜楷书《进学解》称作“名门旧藏”,应不为过。名门旧藏的好处,是收藏途径较正。一般不会是冷摊小铺零星淘宝而来,而是看准大家巨室“出货”的机会,经由内行人“掌眼”,不惜代价,精中选精。因而东西通常比较齐整。这就是今天市场上人们对其特别追捧的原因。例如2004年翰海春拍,鲜于枢行书《石鼓歌》以4620万元成交;2006年嘉德春拍,石涛《莲社图》以1177万元成交;2010年保利春拍,黄庭坚行书《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这些拍品的高价位成交,应该与它们都是“伍氏南雪斋旧藏”不无关系。《进学解》卷上的伍氏藏印,有一方为“南海伍元蕙家曾摹勒石”。检容庚《丛帖目》,《南雪斋藏真》帖中实未刻此件作品。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进学解》入藏伍家较晚,《南雪斋藏真》已经刻成。伍葆恒打算今后再刻续帖时将其收入,故钤此印。但终因早逝未果。二是确曾摹勒上石,但因尺寸过大,不适于放进《南雪斋藏真》,故将刻石嵌置于园林、家庙壁上,供人观赏传拓(明清富贵人家多有此风雅之举),后来刻石亡佚了。黄玄1925年为此卷题写的外签上说“南雪斋曾摹勒石”,不知他是否见过那刻石。至于李乔峰题跋中谓:“此卷为困学书之也,曾入石,刻于《南雪斋丛帖》内”,则完全是错误的,应予纠正。4.罗天池题跋:“大令兄弟之于右军,二苏之于老泉,过、迈之于东坡,西清之于漫仕,仲穆之于鸥波,均能世其家法,不失矩矱,亦不出范围。惟博参返约,则苦斋之于太常,独能别开生面,所谓鲁男子善学柳下惠,哪咤太子重立骨肉是也。苦斋书传世尤稀,今与太常卷合装,可称双璧。俪荃兄其宝啬之,虽以连城易者勿许也!罗天池。”罗天池(1805-1866),字性湖,号六湖。广东新会人。道光六年进士,官于刑部多年。后简放云南迤西兵备道,因“永昌回案”处置不当,被革职永不叙用。回到广州卖画为生。与黎简、谢兰生、张墨池并称“粤东四家”。又擅长赏鉴,自谓“寓都门廿载,所见藏家卷轴以十万计”。当时广东藏家如潘正炜、伍葆恒辈,皆延请其鉴定书画,是继吴荣光后南中国藏界的“一只眼”。故今见出于晚清广东名门的巨迹,多有其题跋墨迹。上面这段题跋,向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鲜于去矜《进学解》原本是与鲜于枢的某件作品合裱为一卷的。罗天池将两件东西都定为真迹(“可称双璧”),以为十分稀见,嘱咐伍葆恒好好珍藏,别人给甚么宝贝也不要交换!他的高度评价,增强了我们对于鲜于去矜楷书《进学解》卷的信心。罗天池在跋鲜于枢行书《石鼓歌》卷时,也曾说过:“俪荃既示我《困学、苦斋合璧卷》,翌日复以是卷来。……道光庚戌小除夕,罗天池观于寂惺斋。”看来在道光庚戌(1850年)之前,父子是合卷的。在甚么时间,被甚么人,以甚么原因拆散,则不可知。反正1925年黄玄题签时,鲜于去矜就已独立成卷了。原本裱在鲜于去矜前面的鲜于枢作品究竟是哪一件?值得我们今后继续考证。5.黄玄题外签:“鲜于苦斋楷书进学解长卷。黄琴山、伍俪荃旧藏,罗六湖跋,南雪斋曾摹勒石。乙丑秋仲,黄玄署签。”黄氏其人不详。“乙丑”应为1925年,距今八十五年。看书法风格及包首、签条纸的新旧,大约不差。6.李乔峰题跋:“此卷为困学书之也。曾入石刻于《南雪斋丛帖》内。其珍重希世之宝也。更会见六湖先辈题端,其跋可贵也。今在己丑冬至日,新会后学李乔峰题之。时年九十又一耳。”李乔峰(1921- ),广东新会人,香港画家。早年从简琴斋、高剑父学艺,后投拜张大千门下。曾任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艺术顾问。题跋时间为己丑(2009年)。李氏年高昏眊,题跋多有舛误,连此卷的作者和题签人都搞错了,可以理解。李跋唯一能告诉我们的,是此卷近世流落香港,落到一位不大懂行人的手里(如果懂行,他就不会去请李氏题这样的跋,而且到处乱盖图章了)。现在此卷被具眼者购归大陆,宝爱有加,深可庆幸。 综上所述,曾经清代黄德峻、伍葆恒收藏,罗天池鉴定的这个楷书《进学解》手卷,是一件年份很老,书法水平很高的古法书。惜明代和清初题跋尽失,未能做到“承传有绪”。我个人赞成认定它为元人鲜于去矜真迹。希望通过它的影印出版和拙文的刊出,能够引起古书画收藏界、研究界同仁的关注,大家群策群力,找出更多的线索,发表各自的高见,使此卷的真实身份和艺术地位得到最终的确定。2010年12月草于北京紫禁城撷芳殿
浏览量:53
数据统计:
预展上拍量:
拍卖成交量:
拍卖成交量:RMB
唐人写经 手卷 墨色纸本
历史年代:元朝
创作年代:公元 1267 年
书法形式:手卷
尺  寸:25×890 厘米
款 识:款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卅九。文永四年二月卄三日未克□右笔,快圆。
内容介绍:录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卅九。赟。初分难信解品第卅四之五十八,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复次善现,一切智清浄故……无别无断故。
浏览量:18
数据统计:
预展上拍量:
拍卖成交量:
拍卖成交量:RMB
行书 镜片 纸本
历史年代:元朝
书法材质:纸本
书法形式:镜片
尺  寸:29×29 厘米
钤 印:钤印:项墨林鉴赏章(白文)李彤秘玩(朱文)墨林(朱文)天籁阁(朱文)
浏览量:40
数据统计:
预展上拍量:
拍卖成交量:
拍卖成交量:RMB
行书乐志论 册页 (十三开) 纸本
历史年代:元朝
创作年代:公元 1313 年
尺  寸:29×133 厘米
钤 印:钤印:邢侗之印、子愿氏、来、禽 钤印:杨新、八牛龙父、肖形印)
款 识:款识:右仲长统之言如此。以余观之人之生□□处进退,莫不有命存乎其间,岂人力之所为哉。姑为此论可也。子昂。 
内容介绍:印鉴:赵氏子昂。(鉴藏印:“伟业”、“停云”等二十八方)邢侗题跋:文敏平生规榘右军,即大令中寔不伏此荣,都从圣教、兰亭写出,而微参北海、岳麓。余也褏中一瓣香瑞,为曾南丰。邢侗恭跋。()褚德彝题跋:赵文敏书,少时从唐人张从申入手,浸淫於李栝州,故笔画遒健,天骨开张。中岁得定武兰亭学之,直入山阴堂奥,俾倪当代,书家奉为圭槷。此乐志论,骨肉调和,而纵横跌宕,真如天马行空,不受羁勒,有无垂不缩之妙,与句容崇禧万寿宫记笔法正同。虽无年月,定为六十以后所书。惜小有残缺,然吉光片羽,足称墨珤,况首尾尚存数百字乎。前有邢太仆、吴梅村印,后有邢太仆跋,皆足为是册增重。端甫宝藏此册,雅擅书法,朝夕展玩,其得力正未可限量也。辛未正月,褚德彝。() 杨新题跋:赵孟頫行书仲长统乐志论,自跋中有弦外音,知其为思归寄意而作。故其书遒劲稳健,法度严谨中具率性开张之势,宜乎褚竹窗谓天马行空也,堪为后世学书者楷模。自明至今,为藏家所宝,印迹斑斑,流传有绪。其名最显者,有邢侗,字子愿,著名书家,明万曆时与董其昌、张瑞图、米万锺齐名,刊刻有来禽馆法帖行世。本幅末,来禽馆鉴定真蹟即其手书。又吴伟业,字骏公,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开首有其钤印;项源,字汉良,清乾嘉时著名收藏家,因与项元汴同姓,故室名小天籁阁。册中,新安项芝房考藏书画私印是其所钤;褚德彝,字松窗,近代著名金石考据学家,精於篆刻,於此册评价极高,更使此增光。藏者珍重。岁在丁亥清和月,杨新识於京华 作者简介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居名松雪斋。浙江湖州人。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一代书法大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后裔。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工书。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而首推真、行,小楷又为诸书第一。工释像、山水、木石、花竹,尤精鞍马人物。鞍马人物画法为工整着色。山水竹石影响元代后期士大夫山水画的发展。有《松雪斋集》行世。鉴定:本公司鉴定证书:本公司随拍品提供真迹证书。档案总编号:ZGSF00000029不含题跋共13开,每开29×13.3cm、约0.4平方尺
浏览量:53
数据统计:
预展上拍量:
拍卖成交量:
拍卖成交量:R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