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

六十卷,隋代开皇七年到十一年(587~591),阇那崛多译,僧昙、费长房、刘平等笔受。原有彦琼制序,今不存。本经是以昙无德部所传的佛传为主,集合摩诃僧祇、萨婆多、迦叶维(一作迦叶遗,迦叶惟)、尼沙塞(一作"弥沙塞")四部所传,以及《譬喻经》等异说而成的一部综合佛传,并以昙无德部的《释迦牟尼佛本行》的经名为本书名,而称为《集经》。印度古来部派佛教中昙无德等五部戒律并行的地点大约在乌仗那等一带(见《西域记》卷三、《南海寄归传》卷一),所以这样综合五部律师之说来集成一书,可能也在那些地方。现在还未发现它的梵本。

本经是佛传中内容最繁博的一种,共六十品。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三品,从《发心供养品》到《贤劫王种品》,叙述关于释迦牟尼佛出身的两种世系:一、宗教中佛佛相传的法统,二、世俗中王室相传的王统。第二部分五十品,从《上托兜率品》乃至《阿难因缘品》,叙述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到成道后行化六年为止,以及一些过去因缘,连带叙述六年中所化弟子的事迹和因缘。

第一部分法统中又集合四个系统:一、从三十亿同号"释迦如来"的一组起直到一位名"示诲幢如来"的一组止,除中间八万八千亿辟支佛不计外,共列十六组佛的法统,大都是释迦佛往昔作转轮圣王时所遇到而曾经供养的。这里也有弥勒菩萨往昔所供养的。这一系统,是因目犍连请问而说的;与后来宋施护译《佛说诸佛经》颇有相似之处,仅先佛的名号和数量上有异。明人智旭说《佛说诸佛经》和《佛本行集经》的初品出于同一个原本(《阅藏知津》卷二十九),不为无据。这一系也见于《大事》第一卷。二、从帝释幢如来到胜上如来共九十九组佛的法统,次第授记。其中除憍陈如组为一百佛,尸弃组为六十二佛和胜王组为三百佛外,其余各组都是一佛。这是答阿难之问而说的。《大事》卷三也有其说。三、说释迦清净天眼见十方佛刹诸菩萨发心乃至受记成道度生等,于中特别说到然灯菩萨供养宝体如来事和得到能作光明如来的授记作佛、说法、化生等事。这是根据《然灯菩萨本行经》之说,《大事》也有然灯佛的本生,但较略。四、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云童子供养然灯如来得到授记,又从然灯到迦叶的十五世佛,释迦前身也都一一供养得到授记(关于这十五世的佛名,本经前后文翻译略有出入)。这十五世里包含着贤劫四佛中过去三佛(拘娄孙、拘那含牟尼、迦叶),又和南方佛教所传二十四佛(见于巴利文本《佛种姓经》、《大史》等)大体相同。本经在十五世佛之后还提到曾供养过弥勒菩萨,这样过去的十五世佛和现在的释迦牟尼以及将来的弥勒,三世诸佛就都联系起来了。

第一部分中的王统,先叙从大众平章王到大须弥王的三十世转轮圣王止;次从大须弥的子孙一百零一小转轮王为一组起,到大自在天王的子孙八万四千王为一组止,共十七组小转轮王;次从各各转轮圣王所有散粟诸王中真生王到大茅草王三十六世,大茅草王传一百零八世,最后的一个大茅草王没有儿子,通过出家被射滴血生甘蔗的神话才有甘蔗王,又通过嫡庶相争四子被逐的故事才开始有释迦族,第四个儿子传了五代就到释迦牟尼。这个王室的谱系也以或同或异的形式出现于《大楼炭经》(卷六)、《起世经》(卷十)、《四分律》(卷三十一)、《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一至二)和《众许摩诃帝经》(卷一至二)等文献中。

本经的第二部分叙述释迦牟尼托胎、降生、学艺、竞婚、出家苦行、降魔成道、受天请转法-轮、以及六年中教化弟子耶输陀、富楼那、那罗陀、娑毗耶、迦叶三兄弟、优婆斯那、大迦叶、跋陀罗、舍利弗、目犍连、五百比丘、优陀夷、优婆离、罗睺罗、难陀、菩提唎迦、摩尼娄陀、阿难等事迹,及其过去因缘。所说事迹虽和其他佛传大致相同,但本经随处举出各部师的异说,并还详叙本生、本事(即过去因缘),可谓独具特点。

在列举各部异说中,本经特别指出五个部派各有其不同名字的佛传:摩诃僧祇师名之为"大事",萨婆多师名之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之为"佛生因缘",尼沙塞师名之为"毗尼藏根本",昙无德师名之为"释迦牟尼佛本行"(见本经第六十卷)。这一说法,旁证以现存梵本《大事》可以肯定"大事"是摩诃僧祇部别系"说出世部"的传本。又唐译《方广大庄严经》带着萨婆多部的色彩,也是确实无疑的。至于所举各部异说,综计:摩诃僧祇师有十二条,萨婆多师有一条(此部异说较少,大概是因为和本经基本部分昙无德部之说相近似的原故),迦叶维师有十一条,尼沙塞师有五条,四师同说(诸师)有五条。其昙无德师主张虽未明白举出,但从以上的不同各条方面也可看得出来。

这些异说从所联系的事迹来看,大要如下:一、萨婆多以外的四师说,太子既已诞生,母摩耶夫人更不能得诸天威护和也不能得太子在胎时所受快乐,因而其形羸瘦,遂便命终。或有师言,摩耶夫人寿命算数只限于七日所以命终。萨婆多师复言,菩萨母见所生子端正,喜不自胜即便命终(卷十一)。二、佛从优娄频螺迦叶边受食讫,往差梨迦林经行而住。尼沙塞师说,知优娄频螺迦叶心之所念,不欲佛在祭祀集会众中示现神通夺他利养,即至郁单越乞食。摩诃僧祇师说,优娄频螺迦叶恐人民因观佛而不为彼等作斋食,对佛避喧移至清净空闲之处而住(卷四十一、四十二)。三、尼沙塞师说,频头娑罗王施佛招提僧等竹园;迦叶维师说,是迦兰陀长者所施(卷四十一、四十五)。四、摩诃僧祇师说,长老阿湿波踰祇多告优波低沙说:"我彼大师'说因缘法,谈解脱路,我师偈说,如是之法'。"迦叶维师说,阿湿波踰祇多说:"我师说是法句,'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余师说:"诸法因生者,彼法随因灭,因缘灭即道,大师说如是。"(卷四十八)五、度罗睺罗因缘中,本经依昙无德等所说,罗睺罗在佛出家六年以后始生,故佛还家之日,年始六岁,即令出家。摩诃僧祇师说,罗睺罗持戒第一。又迦叶维师说,罗睺罗时年十五,出家为沙弥。又五师中有说(未详何部),罗睺罗生二年后,菩萨方始出家,苦行六年然后成道,成道七年后方向迦毗罗城(如是计算,罗睺罗出家时年正十五)。或有诸师说,世尊已证无上菩提,过十二年方还迦毗罗城(卷五十五)。此外,还有关于佛成道后,树下思维七日的异说等。

评价


本经保存了这些各部律有关佛传的异说,对于鉴别现存不明部属的各种佛传来说,是很有用处的。如马鸣的《佛所行赞》说摩耶夫人见所生子端正如天童,过喜不自胜,命终生天上(卷一),与本经所举萨婆多师之说相似,可能是萨婆多师所传。《过去现在因果经》说佛知优娄频螺迦叶心念,往诣北郁单越七日七夜停彼不现,及频毗娑罗王施佛竹园(均见卷四),和尼沙塞师说相同,可能是尼沙塞师佛传。又《中本起经》说迦兰陀施佛竹园(卷上),则和迦叶维师说相似,可能是迦叶维师佛传。即此三例,已可见其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