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酉簋
师酉簋
中国古代的青铜食器  

注音

师酉簋 shī   yǒu  guǐ

基本信息

师酉簋,高22.9cm,宽32.8cm,重4.94kg。 
师酉簋师酉簋

 

详细描述

 簋圆形,敛口,鼓腹,有双耳,耳上端雕铸兽头,兽角呈螺旋状,圈足,圈足下为三兽形扁足。有盖,盖上有圆形捉手。盖顶与器腹饰瓦纹,盖沿、颈部和圈足上饰重环纹。
 

铭文内容

 盖器同铭,10行97字:
  唯王元年正月,王在吴,格
  吴大庙。公族ꂅꀄ入佑
  师酉立中廷。王呼史ꂆ
  册命:“师酉,ꁑ乃祖嫡官
  邑人、虎臣、西门夷、ꁇ夷、
  秦夷、京夷、ꂇ身夷、薪。赐汝
  赤ꁓ、朱黄、中ꂈ、攸勒。敬夙
  夜勿废朕命。”师酉拜,稽
  首。对扬天子丕显休命,用作
  朕父考乙伯、究姬尊簋。酉
  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

铭文大意

在周王元年正月,王在吴地,到吴的太庙。官为公族的ꂅꀄ作为册命典礼的佑者带领师酉进入太庙,站立于院中。王召史官ꂆ宣读册命书:“师酉,管理你的祖上世代管理的城市官员邑人和王的近卫部队,部队中包括西门、ꁇ、秦、京、ꂇ身等地的夷人和薪卒。赐你大红色的围裙,配有红色的带子,中间是ꂈ色的带子,一套马笼头。日夜恭敬其事,不要荒废我的任命。”师酉拜,叩头。为报答和宣扬天子伟大而美好的任命,因而做了祭祀其死去的父亲乙伯、母亲究姬的簋。酉的子孙后代永远宝用这件簋。
  此铭文记载的近卫部队“虎臣”中包括一批少数民族(夷人),值得注意。

关键词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0025』”。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0025』。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1.盛酒器。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相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 2.陶瓷器品种之一。一般指形体高大的大口器。但有时人们也称一些明显为瓶或罐的器物为尊,一是其用来盛酒,而尊的本意就是盛酒器;二是以尊称谓更显文雅。 


重环纹

 古玉器纹饰之一,由略成椭圆的内外环组成,特点是一侧为椭圆,另一侧为直角或锐角纹样。也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以环内套环的形式出现,有时可多达三重环。既可作为铜器上的主体纹饰,也可作为辅助花纹。西周晚期出现。 


铭文拓片

 

师酉簋铭文拓片师酉簋铭文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