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平公造像
《始平公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记》楷书刻石,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北朝北魏,朱义章所刻。 

简介

《始平公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

北朝北魏,朱义章,《始平公造像记》楷书刻石,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8年)九月十四日造讫。楷书,10行,行20字,有方界格。额正书阳文"始平公像一区"二行六字。在河南洛阳市南部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此记署为孟达撰文,朱义章正书。龙门造像名品之一。然撰文者及书家身世皆不详,可能是当时的工匠。其文字作为书法艺术则在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中尤为第一珍品。

历史

《始平公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

乾隆年间为钱塘黄易(1744-1801)黄小松访得后,始显于世。造像,即雕塑佛像。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讫于唐中叶,所造者以释迦弥陀、弥勒、观音、势至为多。其初不过刻石,或刻山崖,或刻碑石,或造佛龛,其后或施以金涂彩绘。造像者自称佛弟子、正信佛弟子、清信女、优婆塞等。出资造像者称像主,副像主等。此造像实高75厘米,宽39厘米。龙门造像题记,一般都不刻书手姓名,仅此碑和《孙秋生题记》刻有书手之名,诚为可贵。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他们是"工绝一时,精能各擅"的书家,并进一步指出此碑书手朱义章比孙秋生更高一筹,评曰“雄重莫如朱义章”。“遍临诸品,终于《始平公》,极意疎荡。骨格成,体形定,得其势雄力厚,一生无靡弱之病。”“北碑《杨大眼》、《始平公》、《郑长猷》、《魏灵藏》,气象挥霍,体裁凝重,似《受禅碑》。”“太和之后,诸家角出,方重则有《始平公》。”北魏时期崇尚佛教,凿窟造像祈福之风盛行,而《始平公造像记》即是当时所造石像的一篇题记,内容充满了迷信宗教色彩,但其文字却为书法艺术的珍品,一反南朝靡弱的书风,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于世。国家图书馆藏最佳整幅拓本,系第三行"邀逢"之"邀"字,仅末笔稍损,其余笔画完好;第五行"始平公"之"公"字,横画犹存;第六行"匪乌"之"乌"字完好之乾隆嘉庆时拓本。高90厘米,宽40厘米,卷轴装。其本为胡鼻山旧藏,有其在清咸丰九年(1859)题记,文曰:"字型大小如星散天,体势顾盼如鱼戏水。"其余尚有题跋十一则,如钱叔盖咸丰八年(1858)题记曰:"此龙门石刻中冠于当世者也。石刻中文之阳文,古来只此矣。层崖高峻,极难椎拓,自刘燕庭拓后无复有问津者。仲水于琉璃厂得四本,殆刘氏物,此贻鼻山。戊午七月叔盖记。"此外,拓本上还钤有"黄节读碑"、"胡鼻山藏真印"、"钱松叔盖印信宜长寿"、"竹节砚斋金石文字"等印章。《始平公造像记》通篇为阳文镌刻,为历代石刻所罕见,而未署撰人、书人,在魏碑中也是少有的。

风格

《始平公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

此碑是北魏书法艺术全盛时期年代较早的作品,全碑文字端严飘逸,将森严方朴的北朝书风,写得婉畅流动,如杨守敬《平碑记》云:"始平公以宽博胜。"特别是在笔法上破隶而出,大胆创新,变柔为刚,变藏为露,实为北碑石刻中之异彩。《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作者简介

《始平公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

北朝北魏 朱义章 北魏书法家。工真书,作风方峻雄遒,开张而不强悍,凝重而不板滞。书有碑刻《始平公造像》,中洛阳龙门石窟中,是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之一,为世所重。

108幅中国古代书法名品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项重要财富。其中不乏许多作品给人以书法艺术美之享受,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艺术的结晶,堪称“国之瑰宝”。
《泰山刻石》
《云梦睡虎秦简》
《马王堆帛书》
《西狭颂》
《埔阁颂》
《张迁碑》
《鲜于璜碑》
《礼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门颂》
《衡方碑》
《宣示表》
《荐季直表》
《乐毅论》
《黄庭经》
《兰亭序》
《快雪时晴帖》
《孔侍中帖》
《丧乱帖》
《十七帖》
《洛神赋十三行》
《鸭头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叙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温泉铭》
《晋祠铭》
《上阳台帖》
《蔡襄尺牍》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黄州寒食诗帖》
《罗池庙碑》
《赤壁赋》
《丰乐亭记碑》
《花气熏人帖》
《黄州寒食诗卷跋》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郑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记》
《张猛龙碑》
《孔子庙堂碑》
《汝南公主墓志》
《倪宽赞》
《雁塔圣教序》
《阴符经》
《伯远帖》
《神策军碑》
《李白忆旧游诗卷》
《蜀素帖》
《紫金砚帖》
《多景楼诗册》
《珊瑚帖》
《研山铭帖》
《向太后挽词》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传》
《洛神赋》
《福神观记》
《兰亭帖十三跋》
《草书尺牍》
《唐诗草书卷》
《龙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宫醴泉铭》
《虞恭公碑》
《张翰思鲈帖》
《皇甫诞碑》
《梦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记》
《古诗四贴》
《终年帖》
《中秋帖》
《临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书宋词卷》
《烟江叠嶂图跋》
《文征明草书七绝》
《奉天殿早朝诗》
《大行书七言诗轴》
《唐寅落花诗》
《前后赤壁赋卷》
《行书七律诗轴》
《滕王阁序》
《送友生游茅山诗》
《后赤壁赋》
《唐宋诗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东方朔画像赞》
《多宝塔感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论书帖》
《圣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