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
陈鸿寿[琴师]
陈鸿寿,京剧琴师。
简介
陈鸿寿,男,京剧琴师。
经历
琴技私淑梅雨田,为余派弟子王少楼之琴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又伴奚啸伯先生。王少楼先生一九二八年在大中华公司灌制的《四郎探母》和一九三一年在长城公司灌制的《乌盆记》,及奚啸伯先生一九四二年在百代公司灌制的《白帝城》和《珠帘寨》均有陈鸿寿先生操琴。
活动年表
1925年8月20日,农历乙丑年七月初二日:鸣盛社改为鸣和社
在鸣盛社支持一年有余后,社长果湘林先生不胜劳烦,程艳秋亦不忍老岳受累,决定自行出面组班,特聘梁华亭先生任社长,经理内外社务,改组鸣盛社为鸣和社,班底成员有郝寿臣、侯喜瑞、曹二庚、慈瑞泉、郭仲衡、文亮臣、金仲仁、王又荃、周瑞安、李洪春、张春彦、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声社老伙伴。请高登甲先生抱本子任后台管事,文武场面则有琴师穆铁芬、鼓师杭子和、陈鸿寿及锡子刚等。由金仲荪任编剧,程艳秋挂头牌自兼编导和唱腔身段设计。
1937年,农历丁丑年:言菊朋三次在胜利公司灌制唱片三张
言菊朋应胜利公司之邀,灌制唱片三张,计:《文昭关》、《朱痕记》各一张,《应天球》、《浣纱记》合一张。陈鸿寿操琴、魏惜云司鼓。
在鸣盛社支持一年有余后,社长果湘林先生不胜劳烦,程艳秋亦不忍老岳受累,决定自行出面组班,特聘梁华亭先生任社长,经理内外社务,改组鸣盛社为鸣和社,班底成员有郝寿臣、侯喜瑞、曹二庚、慈瑞泉、郭仲衡、文亮臣、金仲仁、王又荃、周瑞安、李洪春、张春彦、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声社老伙伴。请高登甲先生抱本子任后台管事,文武场面则有琴师穆铁芬、鼓师杭子和、陈鸿寿及锡子刚等。由金仲荪任编剧,程艳秋挂头牌自兼编导和唱腔身段设计。
1937年,农历丁丑年:言菊朋三次在胜利公司灌制唱片三张
言菊朋应胜利公司之邀,灌制唱片三张,计:《文昭关》、《朱痕记》各一张,《应天球》、《浣纱记》合一张。陈鸿寿操琴、魏惜云司鼓。
盘点京剧琴师
京剧演出前,在打字幕时,除打出什么演员扮演什么角色之外,还有琴师和鼓师的名字是必须示之于众的,称之为“操琴”与“司鼓”,可见这两个行当的崇荣地位。本任务走近京剧琴师。完善本任务人物词条,要求从个人简介、艺术生平、艺术特色、主要作品、艺术影响等方面完善词条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