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书法集
光寿无量

光壽無量
淨空

光寿无量

刊登于《弘法》第2007年第1期

养五德 一者温厚

养五德 一者温厚 二者善良 三者恭慎 四者节俭 五者忍让 
修六和 一者见和同解 二者戒和同修 三者身和同住 四者口和无诤 五者意和同悦 六者利和同均 

 

养五德 修六和

  养五德 修六和 见和同解 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 口和无诤 意和同悦 利和同均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七

 

净宗修学之根本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净宗修学之根本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落实于净业三福 十善业道才是多善根福德

净宗学人欲生净土

  净宗学人欲生净土 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以不住相之清净心念佛 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其往生西方证无生忍 乃决定不易之理事也 此乃印祖开示 愿我同伦信受奉行
  成都净宗学会供养
  释净空时年八十

 

凡夫于世出世法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

  凡夫于世出世法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 阿罗汉有妄想有分别但无执著 诸菩萨但有妄想而无分别执著 诸佛如来一切皆无 明心见性性具圆满智慧德相一时顿现是故佛教众生若能看破烦惑本无放下执著分别妄想 本来成佛本来是佛

 

凡夫我見重三毒

  凡夫我見重三毒深病根實由心量狹隘須以廣大心治其病根從根本上解決諸病自然易除大心行人不能無所緣境而著空著空則無從起修又不能取境而著有著有則墮六道要在不著二邊合乎中道如此歷事鍛心正大修行人入手處真心妄心本來同體三世諸佛原是一個法身應知
  一九九九年十月吉日
  釋淨空

华严经云

  华严经云 十方世界一切异类族群 种种依止 种种心量 种种信解 种种智慧 种种言词 种种名字 种种证得 种种地位 种种根清净 种种意方便 种种心境界 此即是社会多元文化 若欲存异同 销偏执 镕知见 而求得共存共荣 其方法不外教学 故释迦愿舍王位而从事义务多元文化之教育工作者 吾人应当省思学习
  净空时年七三 

 

华严经云 十方世界一切异类族群

  华严经云 十方世界一切异类族群 种种依止 种种心量 种种信解 种种智慧 种种言词 种种名字 种种证得 种种地位 种种根清净 种种意方便 种种心境界 此即是社会多元文化 若欲存异同 销偏执 镕知见 而求得共存共荣 其方法不外教学 故释迦愿舍王位而从事义务多元文化之教育工作 吾人应当省思学习
  释净空时年七三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印光大师开示

  印光大师开示当作十方专修净业道场住僧以二十人为额 不募缘不做会不传法不收徒不传戒不应酬经忏 专一念佛学教 每日功课与普通佛七功课同 应当学也

 

印光大师放生十种功德

  印光大师放生十种功德
  一者无刀兵劫 二者集诸吉祥 三者长寿健康 四者多子宜男 五者诸佛欢喜 六者物类感恩 七者无诸灾难 八者得生天上 九者消灭恶业 十者四季安宁 生生不息 善心相感
  净空恭书

 

印光大师教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尤重因果教学

印光大师教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尤重因果教学
玉历宝钞对我教益良多 尽形寿受持不敢违背
华藏退居沙门释净空时年七五 

 

印光大師曰孝之為道

  印光大師曰孝之為道其大無外經天緯地範聖型賢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來乘之以證覺道儒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間莫不以孝為本也故五常百行無非孝道發揮六度萬行無非孝道之擴充也無孝行他善雖多皆偽必不成德
  淨空公元二千年三月廿日

 

印祖教人 佛法必须从诚敬中求

  印祖教人 佛法必须从诚敬中求 课诵忏仪曰 一切恭敬 儒家教人 首曰 毋不敬 愿我同学 深体教训 认真奉行 修行即从敬人敬事敬物做起 改过自新 洗心易行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古时后稷教稼穑树艺五谷

  古时后稷教稼穑树艺五谷 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教由是兴焉 周太王之妃太姜王季之母生少子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 太任之性端壹诚庄维德之行 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 耳不听淫声 口不出傲言 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 此皆有贤行者也

 

古道微刻

古道微刻

告净宗同学书

刊登于《妙智》2001年秋

和平

和平

和平的世界美的家园幸福的人生

  和平的世界美的家园幸福的人生 是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愿望也 是一切宗教所祈祷的宗旨 一切神圣莫不皆以真诚清净平等大觉仁慈博爱对待一切众生为之作主为之作父为之作师教导大众明了人与人之关系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生物之关系 而后劝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 以纯一善心善念善行 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信仰无有彼此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相亲相爱互助合作互相关怀恒顺随喜忘我利人成就功德 是以新加坡九大宗教联合拓展宗教教育 力求落实全球人心至诚 祈求消弭战争灾祸世界永久和平社会安定繁荣 人类幸福美满 我们深信 一切众生同一根源同一心性同一智慧同一德相若能贯通则知众教理同出一源 道并行不悖 行道与传道者即是神圣之和平使者 菩萨化现 作一切真实形象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以真实智慧高度艺术拯济世间苦难 众生惠予真实利益 是为一切宗教和谐融洽与教化众生之最高目的
  公元二千年五月新加坡九大宗教应国家宗教局之邀请访问祖国净空随行书此赠母校纪念
  释净空时年七十四 

和谐世界从我心开始

和谐世界从我心开始
释净空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致意

和谐世界从我心开始

和谐世界从我心开始
释净空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致意  

 

和谐世界从我心开始

  和谐世界从我心开始 我心如何能净 先去十恶 如何能安 再去八邪 如何能平 即是除去自性中一切不善 心常见己过 不见人非

善事常易败 善人常得谤

善事常易败 善人常得谤 惟仁人长者辅翼之维持之白其诬分其谤能如此成全人 便是大学问大福德相

四大天王之教化

四大天王之教化
东方持国天王(敦伦尽分行大道 琵琶表中道中庸用中)
南方增长天王(闲邪存诚积大德 宝剑表智慧)
西方广目天王(观照世间修大行 龙蛇表多变 宝珠表不变)
北方多闻天王(长时薰习成大果 伞盖表防御污染 成纯净纯善)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净空时年七十有六

因果 读诵大乘 劝进行者

因果 读诵大乘 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因果教育就是脱贫致富的教育

  因果教育就是脱贫致富的教育 财施是因得财是果 法施是因脱愚昧开智慧是果 无畏布施是因得健康长寿是果 此即是离苦得乐的教育
  人生于世穷通贵贱吉凶祸福不离因果 明乎此理自然安分守己不怨天不尤人 努力改过迁善积功累德改造命运开创命运 因果教育功德大矣哉
  释净空时年八十 


象人立于六道十界通情达理宣述实相觉悟众生
壬 象人在土上 壬然而立 圣者挺立人群咸通事理故从壬声
通也闻声知情 于事无所不通 曰圣
从耳者非任耳也 言心通万物性相理事因果 若耳通圆音
圣 象人挺立人群心通诸法实相从口宣演以示众生破迷开悟耳 

 

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

  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 愚人除境不除心 至人除心不除境 心既除矣 境岂实有达 境本空便能素位 而行要之皆不为物转 方能转物也
  蕅益大师法语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七

 

境随心转

境隨心轉
海平仁者
淨空時年七十有九

处逆境随恶缘无嗔恚

  处逆境随恶缘无嗔恚 业障尽消 随顺境处善缘 无贪痴福慧全现 心净生慧 行善生福 纯净纯善可矣 
  净空 

 

处逆境随恶缘无嗔恚业障尽消

处逆境随恶缘无嗔恚业障尽消 随顺境处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
善学者众生本是佛
净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少事不如無事 老實念佛 
淨空七三

大悲讲堂

大悲講堂
如救頭然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釋淨空時年七十有九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此夫子言太古之世风俗醇朴人无争心故其气象如此 帝王不以天下私其子孙而与天下之圣贤公共之岂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论乎
  释净空时年七十三

 

天地万物之所恶

天地万物之所恶 在独胜独大独尊独善独美独荣独存 天地万物之所好 在众善同大同尊同胜共美共荣共存

如来是真语者

  如来是真语者 实语者 如语者 不诳语者 不异语者 欲真心修道者 得之 依教奉行可以入门矣
  净空学 壬申端午

 

妙智

妙智

子曰 回 若有君子之道

  子曰 回 若有君子之道四 強於行己〈堅持性本善〉 弱於受諫〈容易接受勸告〉 怵於待祿〈怕做官〉 慎於持身〈潔身自愛〉 不遷怒 不二過 一簞食 一瓢飲 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所以治己 教所以治人 不学则不智 不教则不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七 

 

孔孟学说的仁爱落实在弟子规

孔孟学说的仁爱落实在弟子规

孝亲尊师

孝亲尊师

学人当发心至诚

学人当发心至诚恭敬恳切绝利养戒怠慢除成见如是敬佛尊法事师亲友方获感通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新加坡净宗学会弘法人才培训班全体同学慧鉴
净空时年七十有五 

 

学所以治己 教所以治人

  学所以治己 教所以治人 不学则不智 不教则不仁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七 

 

学道容易见道难 见道容易行道难

  学道容易见道难 见道容易行道难 行道容易证道难 快的一年 慢三年 最慢九年 以上夏莲公开示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七

 

宇清国安家和人乐一切皆以教学为先修身为本

宇清国安家和人乐一切皆以教学为先修身为本

 

宏开觉路

宏開覺路
淳法大法師
釋淨空時年七十四

宿冤现前定业难逃

  宿冤现前定业难逃 奉劝大家切勿结冤 冤深难解 因果历然岂能幸免 故经云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尊客相逢

  尊客相逢勿談世諦寸香為期唯道是語不近人情不拘俗禮知我罪我聽之而已南無阿彌陀佛
  寸心齋銘
  淨空

平等

平等

平等和睦包容尊重

  平等和睦包容尊重 敬爱关怀照顾互助合作 我们都是一家人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七

 

平等对待 和睦相处

  平等对待 和睦相处 我们要互相包容 尊重 敬爱 关怀 照顾 我们要互相合作 我们是一家人
  世界多元之典范城市图文巴

 

平等慈悲

平等慈悲 于人无争 于世无求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九二年五月

 

庄严清净

庄严清净

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自他依正不善三业若起现前必须真实心中舍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八

 

一切浮尘诸幻化

  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本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净空时年七十五

 

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莫怀疑莫夹杂莫间断 尽此一生必生净土
净空敬劝

一念自性

一念自性 體元湛寂 自性之心 用本虛靈 無相無名 不可思議
淨空

专修净业

專修淨業
釋淨空

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大势至菩萨云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世之治乱兴衰由其风化隆污可见

  世之治乱兴衰由其风化隆污可见 而风化之隆污即其当代教育之成败耳 此乃古今中外历史昭然之事实任凭何人不能否认者也 何为教育 不外以先知觉后知 以先觉觉后觉 又必执掌权衡者 确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实德 具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智能足以为人师表 行为世范 教兴化善社会自然长治久安 人民和乐
  净空七十有五矣

 

世乱亟鬼神愁佛子

  世乱亟鬼神愁佛子在家中夜播放地藏弥陀十善无量寿或系念佛事读诵讲解光碟皆能得冥阳二利实益应当学
  释净空白

 

世人富贵乃财施之报

  世人富贵乃财施之报 聪明智慧乃法施之报 康宁长寿皆无畏布施之胜果 若求往生必证极果 佛言不虚应当深信
  净空八月七日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忿怒处要忍得下 佛到难念处要念得下 

 

世出世法

  世出世法之大道皆由至诚谦敬心求得 世无明师求之古人可也 孟之师孔 蕅益之师莲池 皆可法者也 是则何不依无量寿学他心同佛心行同佛行言同佛言 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悟入以后三业化他 胜上佛学院多矣 思之思之
  释净空时年八十

 

世界佛教論壇

世界佛教論壇
和諧社會萬國和諧平等對待共存共榮
和諧社會萬國和諧平等對待互助合作
和諧社會萬國和諧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敬祝大會圓滿成就
釋淨空頂禮

世间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

  世间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其目的在教化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聚共存共荣
  净空 时年七四

 

世间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

  世间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 目的在教化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七

 

世间所有的宗教其根本就是仁慈博爱

  世间所有的宗教其根本就是仁慈博爱 其目的在教化众生破迷开悟 离苦得乐 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凡是信徒应当依教奉行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七

 

中不方名不章外不圆祸之门

  中不方名不章外不圆祸之门 直而不能枉 不可与大任 方而不能圆 不可以长存 富在知足 贵在知退 福在受谏 存之所由也 说苑谈丛金句
  净空时年七六

中华圣哲传统教育的特质

  中华圣哲传统教育的特质 为家庭教育 父母尊长履行道德 令孩童自幼模仿而成习性者也 学校教育则是家教之延续 社教广学多闻成就才艺 大乘教育方达究竟圆满
  净空时年七十有九

 

中国最近出土四字曰“物恶独胜”

  中国最近出土四字曰“物恶独胜”
  古大德深知天地万物之所厌恶者在其独胜也 是知凡独大独尊独善独美独荣独存者 皆为物之所恶 而物之所好在众善 同胜同大同尊共美共存共荣 总要识得一体同仁不二才好 

 

为世广开清净道 永灭众生痴暗心

为世广开清净道 永灭众生痴暗心 能然照世妙法灯 众生见者烦恼灭 

 

为佛弟子当行孝道

  为佛弟子当行孝道 孝乃人之本心 若无孝行 他善虽多 皆伪必不成德 譬如草木失其根本也 若行孝道修德易成

 

二〇〇七年主修课程

二〇〇七年主修课程
我必须学会谦卑
一、尊重 二、敬爱 三、关怀 四、照顾 五、协助 一切众生
将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落实于五大项目 愿我同伦勉之  

 

人乐一切皆以教学为先修身为本

人乐一切皆以教学为先修身为本

 

人生于世贵在早闻圣教

  人生于世贵在早闻圣教 尤以诸佛如来度生第一法门 果能信受奉行 当生即可永脱轮回圆成佛道 幸自勉之 珍重珍重
  净空六月三日 

 

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莫非自编自导自演自观自赏总不关境缘事也 会者明达诸法实相 不会则生烦恼习染 是知人生真实目的确为一生提升灵性证得无上菩提往生净土亲侍弥陀耳 故古大德常以此勘验学人曰会么 是语义意最深长远无尽矣 应知应当学
  净空时年八十于香江 

 

人生如戏

人生如戲莫非自編自導自演自觀自賞總不關境緣事也 會達諸實相不會則生煩惱習染 故古大德常以此勘驗學人曰會麼 參

人生苦短 生死事大

人生苦短 生死事大 六通罗汉忆昔堕苦犹出血汗 地狱诚可怖畏也
净空 壬申端午

 

仁义

仁义
净空

仁爱

仁爱

伦理教育就是说明人与人之间之关系

  伦理教育就是说明人与人之间之关系 例如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的良人际 亲爱精诚的关系教育 它是中华五千年传统之大根大本 五伦是大道 随顺伦常是大德 道德教育就是教人从不善的习性回归到自性本善的教育
  释净空时年八十

 

佛光普照

本公老和尚期頤晉二大慶
佛光普照
釋淨空頂禮

佛子内养五德外修六和

佛子内养五德外修六和
五德者温厚善良恭慎节俭忍让
六和者 见和同解 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 口和无诤 意和同悦 利和同均
勤学三福三学六度十愿续佛慧命 弘法利生 愿共勉之 

 

佛子处世应如是也

  佛子处世应如是也 处逆境随恶缘 无嗔恚业障尽消 随顺境处善缘 无贪痴福慧全现
  净宗同学共勉
  净空时年七十有六

 

佛家行门首重布施

佛家行門首重布施達者內捨六根外捨六塵一切所有無不捨者故能蕩滌私情祛除執吝而后信解行證得無障礙矣

 

佛心

佛心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佛心

佛心

佛教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佛教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 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 觉了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 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 佛教修行的纲领是觉而不迷 正而不邪 净而不染 依三福六和五德六度 遵普贤愿 归心净土 佛之教化能事毕矣

 

佛教是释迦对一切众生至圆满多元社会教育

  佛教是释迦对一切众生至圆满多元社会教育 直示法法平等 自性本真 德用欲使人人同修同证 故现身说法大方广体物物圆成佛华严行人人本具但迷邪染失其本性诸佛菩萨不离情识示现智海即诸尘劳繁兴妙用一念圆证佛华严行当处现前不从他得信谓自性固有不可不究也
  众生至下脱一善字
  一九九九年十月吉日
  释净空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多元文化之社会教育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多元文化之社会教育 说明宇宙人生真相 十法界依正庄严皆由心想而生 心善意善行善 人人本具此三善 故言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三世诸佛 共同一法身 真诚 清净 平等 仁慈 博爱 一切众生协和 族群融合宗教至于最胜善利
  净空时年七十三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多元文化教育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多元文化教育 说明宇宙人生之真相 融合一切学说 宗教科学社会文明 协和族群同异无碍 平等慈悲互敬互爱互助合作 共存共荣之目的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他是伟大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工作者 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 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之真相 教人认知人与人 人与自然环境 天地鬼神之关系 知觉则名佛菩萨 又名神圣 不觉名凡夫 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一切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 修行的纲领是觉正净 觉而不迷 转凡成圣 正而不邪 转迷为悟 净而不染 转恶为善 依戒定慧三学 以求达到此目的 修学的根本是孝亲尊师 三福十善待人依六和 处世修六度 以四摄落实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遵普贤愿 归心净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佛之教化能事毕矣
  栋公总理 慈正
  释净空时年七十四

佛教是释迦牟尼对一切众生多元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

  佛教是释迦牟尼对一切众生多元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 直示诸法平等 自性本真 德用之宇宙人生真相说法教人 同修同证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存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入世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故释迦世尊是一位仁慈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工作者 吾人应知应学
  一九九九年十月三十一日释净空

 

佛教是释迦牟尼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佛教是释迦牟尼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其目的在令众生觉了宇宙人生真相而达协和族群存异同销 偏执镕知见共存共荣 
  净空    

 

佛是众生无上大师

  佛是众生无上大师 除邪向正 法是众生无上良药能断烦恼毒病 法身清净 僧是无上福田 但使倾心四事 不惮疲劳五乘依果自然应念所须而至
  癸酉元日 净空敬书

 

佛法修学成就之秘诀只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八字

  佛法修学成就之秘诀只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八字 果能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无有不成就者
  净空

 

佛法无他唯在令人证入诸法实相而已

佛法无他唯在令人证入诸法实相而已 浅言之即真实觉了宇宙人生之真相耳
净空一九九二年五月

佛言三界无别法

  佛言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又曰能随染净缘遍造十法界如是十法界本无自性皆由一心之所造也原夫此心虽曰不变而实随缘以其随缘故曰能造所以心能作佛作众生作天堂作地狱一念之萌也憨山大师曰念从起处须看破事未至时莫妄生转凡成圣之几全在于此也
  释净空时年七四

 

佛言历尽千百劫所作业不亡

  佛言历尽千百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为善不昌必有余殃 殃尽乃昌 为恶不灭必有余德 德尽则灭 古德云 从来天地无差报远在儿孙近在身 我等应当信受奉行
  净空时年八十有一

 

佛问弥勒 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也

  佛问弥勒 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也 弥勒言 举手弹指之顷 三十二亿百千念 念念成形(色声香味〈物质〉) 形皆有识(见闻觉知) 识念(精神、心法)极微细不可执持 佛之威神入彼微识 皆令得度此识教化非无识也
  空时八十有二 

 

佛陀教育普遍十方利物洪深从我心行开始

佛陀教育普遍十方利物洪深从我心行开始
释净空敬题 

 

依梵网菩萨心行

依梵网菩萨心行 修自性觉正净法 入华严无碍境界 住弥陀寂光净土 

 

信愿行

信愿行

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想法

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
净空三月十二日

儒之根弟子规

  儒之根弟子规 道之根感应篇 佛之根十善业 若能具足三根 世出世法随学一门取法先德勤策己躬无有不成者
  空

 

充满仇恨与愤怒的世界是地狱

  充满仇恨与愤怒的世界是地狱 贪婪妒忌疯狂的痛苦世界是饿鬼 忘恩负义寡廉鲜耻的世界是畜生 佛以此而出世间

 

德被寰宇

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落成志庆
德被寰宇
释净空敬贺 

 

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

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耕心园

心善念善行善

心善念善行善
和睦相处平等相待
净空
净空时年七三 

 

念佛

念佛
淨空

念佛可带来世界和平

念佛可带来世界和平 怎么对恶人生慈悲心 怎样念佛功夫才能得力 怎样消灭贪嗔痴
净空敬题 

 

惑尽情忘 诸法不生

  惑尽情忘 诸法不生 究竟涅槃 常寂光土 清净法身 毗卢遮那 阿弥陀佛 无非空劫以前 自己本来面目也 但于当念绝思惟 唯心净土唯心现
  净空时年八十有二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慈航

慈航
釋淨空

我法不能容佛智

我法不能容佛智 佛智乃能容我法 有我法者分别如来 是如来者不分别我法 
净空时年七三

护持正法 护念众生

护持正法 护念众生 统领大众 净而不染 精进念佛 今生决定 往生极乐
思豁老和尚嘱
释净空恭书 公元二千年三月

护持正法

护持正法觉而不迷精进念佛正而不邪求生净土万人修行万人往生极乐
营口市念佛寺同修共勉
释净空时年七十四

 

护持正法 听经念佛

护持正法 听经念佛 不忘佛号 不忘佛陀教诲 天天改过 长时薰修 与性德相应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九 

 

拔诸爱欲杜众恶源

拔诸爱欲杜众恶源 敬于佛者是为大善 端心正意不为众恶 教化群生令持五善

捨西方

捨西方

放下 自私自利

  放下 自私自利 名闻利养 五欲六尘 贪嗔痴慢 看破世间 真发菩提心 为生死大事 一切为正法 一切为众生 各人因果 各人负责 

 

放下我痴

放下我癡我見我慢我愛一心 隨順如來真實教導
淨空

放下我痴我见

放下我痴我见 归依佛菩萨真实教诲
茂昌仁者共勉
九九年八月 净空 

 

放下我痴我见 随顺佛陀教诲

放下我痴我见 随顺佛陀教诲

放下我痴我见归依佛陀教诲

放下我痴我见归依佛陀教诲

放下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一心

放下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一心 随顺如来真实教导
悟道仁者受持 
净空 

教能诠理化转物心化转有三

  教能诠理化转物心化转有三 一者转恶为善 二者转迷成悟 三者转凡成圣 而以四悉四摄为善巧方便
  净空 

 

敦伦尽分是大道

  敦伦尽分是大道 闲邪存诚是大德 孝地藏 慈观音 智文殊 愿普贤是大行 无上菩提是大果 修大道养大德 履大行证大果

 

日日是好日 时时是好时

  日日是好日 时时是好时 人人是好人 事事是好事 心地纯净纯善则无一物不善无一物不净 看破放下笑不生气是养生修行向上一著必备的基础 应当学    
  净空时年八十 

日日是好日 时时是好时

日日是好日 時時是好時 人人是好人 事事是好事 順逆皆佳境 惡善咸良緣 若能轉境界 是人同如來

普化众生

普化众生

欢喜施财者得大财富

  欢喜施财者得大财富 法布施者聪明智慧 施无畏者健康长寿 修三因者必获三果 富在知足 贵在知退 福在受谏 存之所由也
  赠净宗学会同学
  净空时年七十有七

 

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

  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苦恶道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恩
  癸酉元旦 净空书

 

正觉

正觉
宇清国安家和人乐壹是以教学为先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
净空时年七十有九  

 

此心即是佛智

  此心即是佛智佛智即是無念無念心體內外無著諸過自止忍可諦理離身心相寂然不動了見性空善達有無進詣妙覺是真修習決斷分明十度具矣故修一行成一切行

 


印祖曰 學道之人 念念不忘此字 則道業自成


印祖曰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

清净慈悲于人无争于世无求


清净慈悲于人无争于世无求 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九九年五月

湛寂虛靈

湛寂虛靈
淨空敬題

爱心遍法界 善意满人间

爱心遍法界 善意满人间
诚敬
净空时年八十

物恶独胜

物恶独胜 出土
天地万物之所恶 在其独胜独大独尊独善独美独荣独存
天地万物之所好 在其同胜同大同尊共美共善共存共荣
仁者 善学
释净空时年八十

物恶独胜


  物恶独胜
  剑桥麦大维教授云中国近年出土有此四字未知其义对曰物谓天地万物独胜之心行必然感应一切万象之厌恶故知凡是由人贪嗔痴慢所生之独大独尊独善独美独荣存皆违逆性德非顺自然运作规律故天厌之也
  物好共荣
  天地万物之所好为共存共荣共善共美同大同尊同胜诸佛证知天地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同一法性自他不二是应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作胜缘即是极乐国土耳

玉佛寺

玉佛寺
人天教主
真身法界
普渡眾生
法輪常轉
釋淨空時年八十


印祖曰 若生西 方庶可與佛光壽同一 無量無邊矣
淨空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看破放下专念佛

看破放下專念佛
釋淨空

真心本性具足灵知

  真心本性具足灵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 诸佛悟之假名心性 众生迷之便成妄识 迷悟自殊何有圣凡
  净空时年七十七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淨空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真诚清净平等觉 看破放下专念佛

真诚清净平等觉 看破放下专念佛
释净空 

社会安定世界和平须要国家与国家

  社会安定世界和平须要国家与国家 政党与政党 族群与族群 宗教与宗教 平等对待 和睦相处
  此四者皆不易达成非常棘手然由宗教团结下手较易宗教若能团结合作肯定影响前三者则世界安定和谐可以落实
  净空时年八十 

 



通達明了 諸法實相 稱之謂神
破執著分別妄想
破見思(執著)少分―阿羅漢
破塵沙(分別)多分―菩薩
破無明(妄想)圓滿―佛陀
大自然現象 諸法實相
上天垂相
法性本具智慧―智正覺世間―佛性(證自證分)―法性(自證分)
法性本具德―有情世間(精神)―心(見分)―法相-法性(自證分)
法性本具相―器世間(物質)―色(相分)―法相-法性(自證分)
諸法如如 一體不二 一切即一 一即一切 入不二門 是佛境界

纯净纯善

纯净纯善

经云若人闻说净土法门

  经云若人闻说净土法门 闻即悲喜交流 身毛为竖者 当知此人 过去已曾修习此法 今得重闻 即生欢喜 正念修行 必得生也
  癸酉元旦 净空书

 

老子曰小国寡民

  老子曰小国寡民 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而不远徙 宇清国安家和人寿 壹是以修身为本教学为先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九

 

老实念佛

老实念佛

老实念佛

老实念佛

肯定人性本善

  肯定人性本善 逆境惡緣足以消我之業障 順境善緣足以增我之福慧 經云 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淨空時年七十有六 

 

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念自性即是入佛知见

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念自性即是入佛知见
净空

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念自性即是入佛知见

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念自性即是入佛知见
九九年五月净空

能了万法无生之性是为得道

能了万法无生之性是为得道
释净空时年八十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以修身为本 宇清国安家和人乐 壹是以教学为先
  学贤人者
  净空时年七十有九 

 

至誠感通

至誠感通
悟勤仁者
淨空

至诚

至誠
淨空時年八十有二

若比丘不敬三宝三学

  若比丘不敬三宝三学 以此正法不得久住 若众生不敬伦常 以此正教不得久住 故致世间速近末日
  空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淨空時年七四

莲池大师曰 孝顺乃至道之法

  莲池大师曰 孝顺乃至道之法 至道者至极之道 即无上正觉是也 此道清净广大 犹如虚空体绝过非用无违碍顺之至也 孝顺之心正合此道 故云 至道又父母者 本觉义师僧者 先觉义佛者 满觉义法者 显觉义僧者 合觉义于此随顺不背不逆 岂非如来所证无上正觉之妙道耶
  净空时年七十四

 

莲海

莲海

净空

要追求永恒的幸福

  要追求永恒的幸福 一定要断恶修善 转迷为悟 只要我们自己心善念善行善 与各个族群 各个宗教 各个团体 和睦相处 平等敬重 见人父母如己父母 见人儿女如己子弟 关怀爱护教导他们 我们为他作作好样子 这样为求全球同胞之福祉 才能真正落实

 

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亦无分别

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亦无分别  
净空时年七十三

觉外无性 尘外无相

  觉外无性 尘外无相 善根不可思议 业力不可思议 福德因缘亦不可思议 恭敬不够故福报不够 懈怠轻慢也有罪过 一切福德皆从诚敬中生 微尘有果 因果同时
  释净空七十有七

 

觉明之道

覺明之道
淨空時年八十有一

诚敬平等清净慈悲

诚敬平等清净慈悲 具足此八字是为菩萨种姓发大心修大行证大果 

 

诚敬谦和

诚敬谦和

诚敬谦和

诚敬谦和
净空时年八十有二

诚敬谦和

诚敬谦和

财富是果 财布施是因

  财富是果 财布施是因 聪明智慧是果 法布施是因 健康长寿是果 无畏布施是因 善修三因者必获三胜果
  净空时年八十 

 

财富是果 财施是因

财富是果 财施是因 聪明智慧是果 法施是因 健康长寿是果 无畏布施是因 修三因必得三果

赠悟戒师

  贈悟戒師
  人生於世受父母師長之教誨深明恩德情義之精深奧旨終身不違生活處世行義報恩盡孝盡慈盡此一報身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去惡向善轉迷為悟等視怨親不為流言所動古人云流言惡作慎莫聽聽之禍結殃及身君聽臣當誅父聽子當決夫妻聽之離兄弟聽之別朋友聽之疏骨肉聽之絕流言惡語之害如此可不慎諸願共勉之  

 

起心动念与三毒相应者

起心動念與三毒相應者 是造三途業也 若與三學六度大菩提心相應者 是人行無上佛道耶

达后得智 西方初学

  达后得智 西方初学 即求甚解 是破坏根本智 而失后得智之用 愿众同修皆能深明了义 进而力行 即是培植三学厚基而后能至一心不乱成熟菩萨圆实三慧也
  净空

迷唯一念 动念分别情执杂念

迷唯一念 动念分别情执杂念
悟止一心 情忘执谢 南无阿弥陀佛
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 皆是为我说 不为别人 我必须直下承当 即得胜妙功德大利 

 

迷唯一念 悟止一心

  迷唯一念 悟止一心 一念不存 归无所得 是真精进 是大供养 思报德酬 是大自在 安乐人也
  二〇〇七年孟冬
  净空

 

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一念不存

  迷唯一念 悟止一心 一念不存 归无所得 尘消觉净 情忘执谢 诸佛众生 应时平等 恩报德酬 大自在人也

 

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一念不存

  迷唯一念 悟止一心 一念不存 归无所得 是真忏悔真放下 尘消觉净 情忘执谢 恩报德酬 是大自在安乐人也
  净空时年八十二

 

迷唯一念悟止

  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一念不存归无所得是真精进是大供养恩报德酬大自在安乐人也
  法藏基金会首期会刊
  净空

 

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之性德

  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之性德 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 利人实为利己 害他苦报无尽 人人皆知因果 天下大治之道也
  释净空学时年八十

 

遵依善导大师遗教

遵依善导大师遗教 念佛须照下列法则 
发心 安心 观经:至诚心 深心 回向发愿心 
大经:至心 信乐 欲生我国 
小经:一心不乱 
起行 治心 正业:称名 
助业:读诵 观察 礼拜 赞叹 
作业 四修 净念:恭敬修(不怀疑) 无余修(不夹杂) 
相继:无间修 长时修(不间断)

释迦四八年所说

  释迦四八年所说 一言以蔽之 曰 诸法实相耳 一切众生因以三障而不见 诸邪恼惑生焉 若除忘执则正觉生 舍分别则正等正觉 现于一切法 若能不起心不动念 则诸法实相圆显强名之曰入佛知见 曰明心见性 曰大开圆解 曰究竟觉 称之曰佛陀世尊 是谓之佛教者也
  释净空时年七十有九
  答问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二00五年九月三日

 

量大福大救眾生

量大福大救眾生

阿弥陀佛 力修戒定慧

阿弥陀佛 力修戒定慧 空则无我见 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
净空

非佛莫视非佛莫听非佛莫言

  非佛莫视非佛莫听非佛莫言 每日功课决定不缺 多多礼佛 认真忏悔 至诚感通 福慧等学三资具足 莲开上品
  净空书

 

龙舒居士曰

  龙舒居士曰 予为净土说 欲劝一切见闻者 以佛心为心 必使人人尽知净土 当起念云 此法门人若知之 如己知之 岂不快哉 人若不知 如己不知 岂不痛哉 恒沙诸佛 共赞弥陀功德不可思议 故大慈菩萨云 能劝二人修 比自己精进 劝至十余人 福德已无量 如劝百与千 名为真菩萨 又能过万数即是阿弥陀 诚哉言也 愿与我善友发广大心 而使人人皆知此 不思议法也